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立道的《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
全文:
城南老翁好文儒,逃名山澤身常癯。
年來種秫足生事,躬耕況有萊婦俱。
芳春賓客時滿座,白髮雙引紅醍醐。
莫言龐公盡室隱,令子舊直承明廬。
金章紫綬亦何意,為看綵服中庭趨。
參考注釋
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親
文儒
(1).指儒者中從事撰述的人。 漢 王充 《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説經者為世儒。” 明 李贄 《賈誼》:“ 班氏 文儒耳,只宜依 司馬氏 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論也。” 王闓運 《郭新楷傳》:“自 乾 嘉 以來,文儒分古今之學。”
(2).指講求禮樂教化的儒生。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干戈興則武夫奮,《韶》《夏》作則文儒起。”《周書·賀拔勝傳》:“乃招引文儒,討論義理。” 清 方苞 《讀<周官>》:“假如 戰國 秦 漢 之人能偽作,則《冬官》之缺,後之文儒有能補之者乎?”
(3).文士。 唐 李白 《自廣平乘醉走馬書懷》詩:“ 趙 俗愛長劍,文儒少逢迎。” 章炳麟 《辨<詩>》:“由 商 周 以訖六代,其民自貴,感物以形於聲,餘怒未渫,雖文儒弱婦,皆能自致。”
逃名
(1).逃避聲名而不居。《後漢書·逸民傳·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聞,身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圖 《歸王官次年作》詩:“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 龐樹柏 《寄懷俞養浩先生》詩:“逃名儻悔才為累,畏俗無如酒最宜。”
(2).逃脫罪名。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自夫子之修《春秋》也,蓋他邦之篡賊其君者有三,本國之弒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山澤
(1).山林與川澤。《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史記·貨殖列傳》:“ 漢 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山澤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吳承恩 《介祉頌》:“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會,而山澤之鐘靈者乎!”
(2).泛指山野。《後漢書·馮衍傳上》:“雖則山澤之人,無不感德,思樂為用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洧水》:“ 司馬彪 曰: 華陽 ,亭名,在 密縣 。 嵇叔夜 常採藥于山澤,學琴於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參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澤。”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愳山澤之癯,有不盡知,用敢仰衷國史,作贊二十有一。”
王立道名句,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