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

作者:王立道 朝代:明代

原文

城南老翁好文儒,逃名山澤身常癯。

年來種秫足生事,躬耕況有萊婦俱。

芳春賓客時滿座,白髮雙引紅醍醐。

莫言龐公盡室隱,令子舊直承明廬。

金章紫綬亦何意,為看綵服中庭趨。

詩詞問答

問:《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作者是誰?答:王立道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親

文儒

(1).指儒者中從事撰述的人。 漢 王充 《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説經者為世儒。” 明 李贄 《賈誼》:“ 班氏 文儒耳,只宜依 司馬氏 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論也。” 王闓運 《郭新楷傳》:“自 乾 嘉 以來,文儒分古今之學。”

(2).指講求禮樂教化的儒生。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干戈興則武夫奮,《韶》《夏》作則文儒起。”《周書·賀拔勝傳》:“乃招引文儒,討論義理。” 清 方苞 《讀<周官>》:“假如 戰國 秦 漢 之人能偽作,則《冬官》之缺,後之文儒有能補之者乎?”

(3).文士。 唐 李白 《自廣平乘醉走馬書懷》詩:“ 趙 俗愛長劍,文儒少逢迎。” 章炳麟 《辨<詩>》:“由 商 周 以訖六代,其民自貴,感物以形於聲,餘怒未渫,雖文儒弱婦,皆能自致。”

逃名

(1).逃避聲名而不居。《後漢書·逸民傳·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聞,身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圖 《歸王官次年作》詩:“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 龐樹柏 《寄懷俞養浩先生》詩:“逃名儻悔才為累,畏俗無如酒最宜。”

(2).逃脫罪名。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自夫子之修《春秋》也,蓋他邦之篡賊其君者有三,本國之弒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山澤

(1).山林與川澤。《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史記·貨殖列傳》:“ 漢 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山澤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吳承恩 《介祉頌》:“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會,而山澤之鐘靈者乎!”

(2).泛指山野。《後漢書·馮衍傳上》:“雖則山澤之人,無不感德,思樂為用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洧水》:“ 司馬彪 曰: 華陽 ,亭名,在 密縣 。 嵇叔夜 常採藥于山澤,學琴於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參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澤。”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愳山澤之癯,有不盡知,用敢仰衷國史,作贊二十有一。”

生事

(1) 製造麻煩;惹事非

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裡。——《水滸》第十四回

造謠生事

(2) 指生計;境遇

生事若何?

躬耕

古時天子親自下田的禮節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諸葛亮《出師表》

萊婦

即萊妻。《文選·任昉<劉先生夫人墓誌>》:“既稱 萊 婦,亦曰 鴻 妻。” 張銑 註:“ 老萊子 婦, 梁鴻 妻,並古之賢婦人也。”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但恨鄰靡二 仲 ,室無 萊 婦,抱茲苦心,良獨內愧。”參見“ 萊妻 ”。

芳春

(1).春天。 晉 陸機 《長安有狹邪行》:“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 唐 陳子昂 《送東萊王學士無競》詩:“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 明 屠隆 《綵毫記·夫妻玩賞》:“今日日朗風和,值芳春之淑景;沙明水碧,當 荊楚 之歲時。”《天雨花》第十四回:“碧桃繞檻開如錦,蜂聲蝶影戀芳春。”

(2).比喻妙齡、青春。《天雨花》第十一回:“既具冶容堪絶世,年當及笄正芳春。”

賓客

(1)

(2)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3)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滿座

指劇場、影院等的坐位坐滿或有座位的票賣完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雙引

(1).分列兩旁導引。 唐 張說 《王公神道碑》:“以十六年十月詔,葬於 萬年縣 見子 之原,鹵簿齊列,方相雙引。” 朱孝臧 《烏夜啼·同瞻園登戒壇千佛閣》詞:“春雲深宿虛壇,磬初殘,步繞松陰,雙引出朱闌。”

(2).謂舉雙燭引路。 唐 制,宰相入朝須舉雙燭,故稱。 唐 白居易 《寄公垂》詩:“卻寄兩條君領取,明年雙引入中書。”自註:“宰相入朝舉雙燭,餘官各一。”

(3).謂由二人引馬。 宋 制,學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馬。至入兩府,則朱衣二人引馬,故稱。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二:“舊制,學士以上,並有一人朱衣吏引馬,所服帶用黃金,而無魚,至入兩府,則朱衣二人引馬,謂之雙引。”

醍醐

(1) 酥酪上凝聚的油

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酥,酥上如油者為醍醐。——《本草綱目·獸一》引寇宗奭

(2) 佛教用以比喻一乘教義。如天台宗喻《法華》為醍醐,真言宗喻陀羅尼藏為醍醐

莫言

莫言生於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祖籍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生死疲勞》和《蛙》這兩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見的宗教情懷,使它們超越了中國作家同行,而進入了世界文學的行列。莫言的業績,也使他當之無愧地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

龐公

指 龐德公 。 東漢 襄陽 人。躬耕於 襄陽 峴山 之南,曾拒絕 劉表 的禮請。後隱居 鹿門山 ,採藥以終。 唐 皇甫冉 《贈鄭山人》詩:“ 龐公 採藥去, 萊氏 與妻行。” 明 高啟 《耕》詩:“自得 龐公 計,遺安與子孫。”

盡室

(1).全家。《左傳·成公二年》:“ 共王 即位,將為 陽橋 之役,使 屈巫 聘於 齊 ,且告師期, 巫臣 盡室以行。” 杜預 註:“室家盡去。”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長史三十韻》:“無錢居帝里,盡室在邊疆。”《新唐書·循吏傳·賈敦頤》:“入朝,常盡室行,車一乘,弊甚。” 清 黃遵憲 《逐客篇》:“驩呼滿載歸,羣夸國極樂,招邀盡室行,後腳踵前腳。”

(2).滿座;一室。 晉 潘岳 《笙賦》:“樂聲發而盡室歡,悲音奏而列坐泣。” 唐 姚鵠 《題終南山隱者居》詩:“夜吟明雪牖,春夢閉雲房;盡室更何有,一琴兼一觴。”

令子

猶言佳兒,賢郎。多用於稱美他人之子。《南史·任昉傳》:“﹝ 任昉 ﹞四歲誦詩數十篇,八歲能屬文,自製《月儀》,辭義甚美。 褚彥回 嘗謂 遙 曰:‘聞卿有令子,相為喜之。所謂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唐 李商隱 《五言述德獻上杜七兄僕射》詩:“過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澳門紀略跋》:“徵君為同知 張君 令子,論世知大體,因書其大要而歸之。”

承明廬

漢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稱 承明廬 。又 三國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門曰 承明 ,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稱 承明廬 。《漢書·嚴助傳》:“君厭 承明 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 承明廬 在 石樑閣 外,直宿所止曰盧。”《文選·應璩〈百一詩〉》:“問我何功德?三入 承明廬 。” 張銑 註:“ 承明 ,謁天子待制處也。”後以入 承明廬 為入朝或在朝為官的典故。 唐 李頎 《送綦毋三謁房給事》詩:“徒言青瑣闥,不愛 承明廬 。” 清 唐孫華 《題顧退山太史扁舟圖》詩:“暫辭 承明廬 ,歸侍 扶風 帳。”

金章紫綬

見“ 金印紫綬 ”。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庭趨

(1).承受父親的教誨。典出《論語·季氏》:“﹝ 孔子 ﹞嘗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 明 李東陽 《麥舟圖》詩:“亦知父子本同心,若待庭趨嗟已晚。”

(2).趨庭參拜。 宋 歐陽修 《與尹師魯書》:“昨日因參轉運作庭趨,始覺身是縣令矣。” 宋 沉括 《夢溪續筆談》:“ 張定忠 知 成都府 日,有一生,忘其姓名,為京寺丞知録事參軍,有司責其庭趨,生堅不可。”

詩詞推薦

  • 示鹿苑如老

    李正民宋代〕隱約平林夕照紅,杖藜松徑叩蓮宮。有言未必輸摩詰,得句何妨示己公。自靜其心心合道,無情於境境成空。誰知
  • 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

    曹丕魏晉〕鬱郁河邊樹。青青野田草。舍我故鄉客。將適萬里道。妻子牽衣袂。抆淚沾懷抱。還附幼童子。顧托兄與嫂。辭訣
  • 玉樓春

    陳允平宋代〕萬花叢底曾抬目。澹雅梳妝嬌已足。夜來鸚鵡夢中人,春去琵琶江上曲。雙鸞碧重釵頭玉。裙曳湘羅浮淺綠。東風
    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原文_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偶懷

    李涉唐代〕轉知名宦是悠悠,分付空源始到頭。待送妻兒下山了,便隨雲水一生休。
    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原文_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賞析_古詩文
  • 贈醫官吳將使

    陳郁宋代〕不合生來愛苦吟,書淫傳達室癖到於今。江湖未遇醫治手,煩向詩脾謾一鍼。
  • 望江南

    淨圓宋代〕娑婆苦,生老病無常。九竅腥臊流穢污,一包膿血貯皮囊。爭弱又爭強。隨妄想,耽欲更荒唐。念佛看經雲著相,
    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原文_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句·其二

    張方平宋代〕謹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
  • 頌證道歌證道歌

    釋印肅宋代〕莫謗如來 * 輪,我師累劫究方成。然燈王佛親傳受,後代兒孫萬莫輕。
    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原文_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微雪(十月二十九日)

    乾隆清代〕四更醒問夜,報說雪霏霏。宵衣破明視,層樓積素微。剛欣被冬澤,旋見露朝晞。以慰還以惜,繼沾心益希。
  • 飲譚子欽齋

    顧禧宋代〕取次梅花放,樽前白雪樓。人非分洛蜀,才豈遜曹劉。薑桂存余辣,芝蘭憶舊遊。文章千古事,未許臥南州。
    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原文_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賞析_古詩文
  • 歲暮

    陸游宋代〕挹泉石鼎煎崖蜜,候火銅爐炷海沉。一坐便應論十劫,不知歲月去駸駸。
  • 別鄉人南還

    張九齡唐代〕橘柚南中暖,桑榆北地陰。何言榮落異,因見別離心。吾亦江鄉子,思歸夢寐深。聞君去水宿,結思渺雲林。牽綴
    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原文_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夏旱

    李石宋代〕四月旱火坤西維,湫潭百丈滄江湄。潭中老龍帝所御,偃蹇不任世俗羈。招呼頻費香火誠,去則甚速來何遲。炎官
  • 綺寮怨(和兒韻)

    趙功可宋代〕忽忽東風又老,冷雲吹晚陰。疏簾下、茶鼎孤煙,斷橋外,梅豆千林。江南庚郎憔悴,睡未醒、病酒愁怎禁。倚闌
    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原文_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賞析_古詩文
  • 賀新郎(和趙丞相見壽)

    吳潛宋代〕雪鬢難重綠。但然、黃庭境界,抱藏龜六。也向無何鄉里去,白墮舟邊漾淥。算種種、塵緣都足。爭那名韁猶系絆
  • 夜坐懷歸用邢三湖過章水韻

    李堅(貞夫)明代〕夜獨攤書坐,鄉心迸欲歸。鄰簫亂無思,窗月巧呈輝。咫尺閩山隔,蒼茫雁宇稀。平生白華卷,情事笑多違。
  • 採蓮子·其一·本意

    王士祿清代〕風皺澄波綠漾陂,腕慵不覺蕩船遲。欲驚沙嘴鴛鴦睡,笑擲青青芡子兒。
  • 酬樂天醉別

    元稹唐代〕前回一去五年別,此別又知何日回。好住樂天休悵望,匹如元不到京來。
  • 羅漢樹

    釋元肇宋代〕嶺上羅漢樹,魁梧迥不群。死心雖滅火,直氣尚凌雲。空得渾無物,中能著數君。非同木居士,題號涉功勳。
  • 瑞鷓鴣(詠桃花菊)

    史鑄宋代〕底事秋英色厭黃。喜行春令借紅妝。謝天分付千年品,特地攙先九日香。陶令駭觀須把酒,崔生瞥見誤成章。蜂情
    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原文_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賞析_古詩文
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原文_張翁暨豐孺人七十雙壽詩以祝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