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吳宜甫的《外齋一所顏曰學思思學進士張在中州判依記賦詩一首旦夕自警》

全文:
五典三綱與四維,鳶飛魚躍貴真知
霜前欖實甘回味,雪裡梅花不受緇。
家在先儒文獻里,生逢天子聖明時。
惕然起立晴窗下,題作學思思學詩。

吳宜甫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五典

(1).古代的五種倫*理道德。《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孔 傳:“五典,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 集傳:“五典,五常也。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2).傳說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傳·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杜預 註:“皆古書名。”《書序》:“ 少吳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書,謂之五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皇世《三墳》,帝代《五典》。”

(3).泛指古代典籍。 南朝 梁 蕭綱 《南郊頌》:“《五典》三墨,既葳蕤於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紛於 石渠 。”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講學》:“素志惟甘清淡,《三墳》、《五典》沉酣。”

(4).指《詩》、《書》、《易》、《禮》、《春秋》五經。 漢 荀悅 《申鑒·政體》:“夫道之本,仁義而已矣,五典以經之,群經以緯之。”《後漢書·朱浮傳》:“五典紀國家之政,《鴻範》別災異之文。” 李賢 注引《禮記》:“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三綱

(1).我國封建社會中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合稱三綱。 漢 班固 《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君臣、父子、夫婦也。”《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 唐 孔穎達 疏:“《禮緯·含文嘉》云: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 楊 墨 交亂,而聖賢之道不明,則三綱淪而九法斁,禮樂崩而夷狄橫,幾何其不為禽獸也!” 宋 文天祥 《正氣歌》:“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2).佛寺有上座、維那、典座,皆為主要職務,稱三綱。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序》:“三綱等皆論窮彌天,惠湛清月。” 王琦 注引《翻譯名義》:“寺立三綱:上座、維那、典座也。”

四維

(1) 古代指禮、義、廉、恥四種道德準則,認為是維繫國家所必需的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2) 指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四角

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淮南子》

(3) 指四方

流落四維

(4) 即四肢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素問·生氣通天論》。馬蒔注:“四維者,四肢也。”

鳶飛魚躍

《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孔穎達 疏:“其上則鳶鳥得飛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則魚皆跳躍於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後以“鳶飛魚躍”謂萬物各得其所。 宋 陳亮 《西銘說》:“鳶飛魚躍,卓然不可揜於勿忘勿助長之間,而仁孝之道平施於日用矣。” 明 沉鯨 《雙珠記·風鑒通神》:“小生姓 孫 ,名 綱 ……已優遊乎鳶飛魚躍之天。” 陳毅 《由北京到廣州》詩:“清水池塘傍茅舍,鳶飛魚躍竹萬竿。”亦省作“ 鳶魚 ”。 宋 沉括 《熙寧九年謝早出表》:“此蓋皇帝陛下,施同天地,仁察鳶魚。”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太極圖中生意好,鳶魚機趣滔滔。淵源夙仰 泰山 高。”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棫樸》琢髦士,《旱麓》興鳶魚。”

真知

真才實學;深刻的哲理;真理

實踐出真知

吳宜甫名句,外齋一所顏曰學思思學進士張在中州判依記賦詩一首旦夕自警名句

詩詞推薦

五典三綱與四維,鳶飛魚躍貴真知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