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廷美的《榮壽堂為劉用行二親題》
全文:
人生無百年,光陰如反掌。
得意功名鮮有終,無情白髮偏能長。
何如劉氏美雙親,伯鸞德曜堪比倫。
荷衣蕙帶非忤俗,裙布荊釵不為貧。
窮居宴坐長相守,朝看雲山暮杯酒。
鹿車不挽階下霜,麥舟每系門前柳。
膝間產有六鳳雛,翩翩文採行相呼。
珍羞曉侍几筵立,彩服日向庭闈趨。
箇中一人眉最白,青年來作金門客。
三載秋台凍壑冰,一點丹心古厓柏。
聖皇致理優臣工,敦本勸者行受封。
奎章宸翰繞紫鳳,金函象軸回飛龍。
早朝敕下麒麟殿,一道恩光到鄉縣。
翠壁紅泉鶴飲乾,碧墅香泥鹿行遍。
內江百里俱騰歡,出門一笑天地寬。
鄰媼共看新寵婦,邑人齊拜老秋官。
華堂初搆東溪左,四面清幽多□可。
隙地都栽碧色桃,閒田盡種金光草。
世間甲子空悠悠,星辰右轉水東流。
願得長繩千萬丈,系住西飛紅日頭。
參考注釋
荷衣
(1).傳說中用荷葉製成的衣裳。亦指高人、隱士之服。《楚辭·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呂延濟 註:“芰製、荷衣,隱者之服。” 唐 錢起 《送鄔三落第還鄉》詩:“荷衣垂釣且安命, 金馬 招賢會有時。” 明 高啟 《歸吳至楓橋》詩:“寄語裡閭休復羨,錦衣今已作荷衣。”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五:“白頭相見 山東 路,誰惜荷衣兩少年?”
(2).指舊時中進士後所穿的綠袍。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荷衣新染御香歸,引領群仙下翠微。” 明 王錂 《尋親記·報捷》:“一別後杳無音信,知他有著荷衣分。”
蕙帶
以香草作的佩帶。《楚辭·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南朝 梁 蕭統 《鍾山解講》詩:“方知蕙帶人,囂虛成易屏。” 唐 李賀 《南園》詩:“方領蕙帶折角巾,杜若已老蘭苕春。”
裙布荊釵
以布作裙,以荊代釵。比喻貧困。同“釵荊裙布”。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李廷美名句,榮壽堂為劉用行二親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