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傑的《治平三年秋七月當塗郭功父招無為楊次公會於環峰時五雲叟陳德孚以詩寄吾二人因聯句酬之》
全文:
空山坐寥落,疋馬邀俊哲。
入門肆高談,清風掃煩熱。
憶昔治平年,姑熟溪上別。
歲時激箭急,倏忽三十月。
讀書非少銳,欲論先捲舌。
歸田殊未成,累累逐羈紲。
孰謂趙魏老,不能佐滕薛。
由來歲大寒,松柏見孤節。
朋心久愈至,忠規補殘缺。
兒童喜父執,飣餖成羅列。
壺有玉泉酒,庖有冰裙鱉。
野芡剖珠璣,秋瓜咀霜雪。
新粳刈且舂,香炊軟三淅。
放匕聊醉飽,百憂旋磨滅。
昇平擊堯壤,險怪探禹穴。
吐氣直虹霓,落筆淬金鐵。
詞源河漢翻,俯視堤防決。
文章貴天成,追琢譏竄竊。
抵掌萬古事,高下爭蟻垤。
挹酌華陽水,蕩滌塵土咽。
吾心了何染,本理忘巧拙。
聖賢久不作,情偽愈分別。
竹陰臥片石,浩歌聲欲闋。
山童倏及門,喜音屈高潔。
傳聞脫世累,天境妙搜抉。
疏簾卷危閣,九峰青嵽嵲。
吟餘琴一弄,鏗然響環玦。
老鶴不敢鳴,千里飛雲絕。
次公君素交,嗟予尚契闊。
疇能枉籃輿,相期出寥泬。
參考注釋
聖賢
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情偽
(1).真假;真誠與虛偽。《易·繫辭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後漢書·耿國傳》:“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 唐 劉知幾 《史通·曲筆》:“近古易悉,情偽可求。”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伏惟 太祖 躬上智獨見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偽,指揮付託,必盡其材。” 嚴復 《論滬上創興女學堂事》:“情偽相攻,機械百出,倏去倏來,終反故轍。”
(2).猶虛實。《新唐書·王鍔傳》:“ 鍔 小心,善刺軍中情偽。事無細大, 皋 悉知之。”《新唐書·李愬傳》:“眾願為 愬 死,故山川險易與賊情偽,一能曉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出為兵備道,使山川扼塞形勢,兵之強弱,將之材駑,四夷之情偽,無不瞭於平日。”
(3).弊病。《管子·七法》:“人君泄,則言實之士不進;言實之士不進,則國之情偽不竭於上。”《新唐書·于志寧傳》:“當 周 德既衰,諸侯盛彊,征伐競興,情偽於是乎生,變詐於是乎起,有以臣召君、取威定霸之事。” 宋 陳亮 《丙午秋答朱元晦秘書書》:“天下之情偽,豈一人之智慮所能盡防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儒家釋家,情偽日增,門徑各別,可勿與辯也。”
分別
(1) 各自;個別
對他們應該分別對待
(2) 分頭,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會長和秘書長分別接見了他
楊傑名句,治平三年秋七月當塗郭功父招無為楊次公會於環峰時五雲叟陳德孚以詩寄吾二人因聯句酬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