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杜齊芳的《贈馬寅旭明府六行·其二·(選三)竹馬行》
全文:
淒淒草色長堤下,童子紛紛騎竹馬。
鳥雀夾車時雨來,青林漠漠春雲瀉。
翠樹濃花滿路開,仙姿雙鳥多瀟灑。
於今蒼赤避鳴騶,稍近旌旄衙胥打。
官民覿面不相親,莫怪科條若土苴。
今君帶綬映春輝,不減河陽饒艷冶。
竹馬周回列道傍,雲霓在望我心寫。
參考注釋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蒼赤
指百姓。《封神演義》第六二回:“甘驅蒼赤填溝壑,忍令脂膏實羽翎。” 清 惲敬 《與姚秋農書》:“知決意不外轉,則為五兄慶幸,將來且為天下蒼赤慶幸也。”
鳴騶
古代隨從顯貴出行並傳呼喝道的騎卒。有時借指顯貴。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起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 唐 高適 《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歌謡隨舉扇,旌旆逐鳴騶。” 清 曹寅 《雨中和漁村韻》:“不掃春廳雪,鳴騶罷往來。”
旌旄
(1).軍中用以指揮的旗子。 漢 劉向 《說苑·權謀》:“有狂兕從南方來,正觸王左驂,王舉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 唐 李頻 《陝府上姚中丞》詩:“ 關 東領藩鎮,闕下授旌旄。”
(2).泛指旗幟。 宋 蘇轍 《送呂希道少卿知滁州》詩:“長恠名卿亦坐曹,忽乘五馬列旌旄。” 清 惲敬 《新喻縣文昌宮碑銘》:“是日肇祀於新宮,牲腯酒馨,旌旄從風。”
(3).借指官兵。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賦境二十韻》:“ 秦 山當警蹕, 漢 苑入旌旄。” 清 吳偉業 《避亂》詩之六:“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
杜齊芳名句,贈馬寅旭明府六行·其二·(選三)竹馬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