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戴奎的《賦西村耕隱》
全文:
斯人好文仍好奇,酒酣索賦西村詩。
解衣為君揮翰日,束書正我朝京時。
吁嗟二人本同里,羃羃餘陰接桑梓。
幾乘蠟屐蹋春泥,亦棹蘭舟泛秋水。
君家實住小嶼西,山田日日催耕犁。
草廬年來臥不住,致身卻向黃金台。
當時青紫能拾取,清夢只今成栩栩。
故國遙遮天姥雲,謫居同聽長淮雨。
鳳詔新從天上傳,君應早晚能歸田。
種柳重尋元亮宅,說稼好誦坡翁篇。
錦囊多詩總如玉,更有遺金買黃犢。
扣角無為長夜歌,掛書莫向旁人讀。
予知有計不自謀,硯田禾黍無時收。
何得西村一相遇,爛醉白酒黃雞秋。
參考注釋
草廬
茅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出師表》
不住
(1).不停;不斷。 南朝 梁 沉約 《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宋 岳飛 《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見老爺臉上有點喜色,不住的點頭。”
(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伊﹞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裡,禁不住很詫異了。” 艾蕉 《雨》:“母親忍不住了,連忙幫女兒脫下了濕衣。”
致身
《論語·學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原謂獻身。後用作出仕之典。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七:“ 長安 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
黃金台
古台名。又稱 金台 、 燕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縣 東南 北易水 南。相傳 戰國 燕昭王 築,置千金於台上,延請天下賢士,故名。 南朝 宋 鮑照 《代放歌行》:“豈伊白璧賜,將起 黃金臺 。” 錢振倫 註:“《上谷郡圖經》曰:‘ 黃金臺 , 易水 東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五:“ 燕昭 延 郭隗 ,遂築 黃金臺 。” 清 吳偉業 《夜宿阜昌》詩:“草沒 黃金臺 ,猶憶 昭王 迎。”
戴奎名句,賦西村耕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