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林亦之的《丈人行答通平林簿》
全文:
祖龍一出群儒怒,滔滔稷下如抽縷。
樂以聲傳非文字,千年闕斷無人補。
昔有丈人壺山前,紹興甲寅乙卯年。
定律不待累黍起,瓦缶皆可成宮徵。
更言吹律隨隆汙,百世不以一聲拘。
此法漢魏周隋無,紅泉得之延坐隅。
一時河漢東西奔,姓氏胡為旅人門。
我欲栩栩還皇墳,要以六琯為根原。
九簫鼓吹百物和,羽衣狼藉漁陽戈。
須信樂能召太平,非是太平為樂歌。
丈人宿草飛毿毿,乾旋坤轉誰更堪。
忽有尺紙如春蠶,遺音石筍天一南。
三更把書不成眠,四更起坐霜月懸。
五更開門欲上馬,至竟此人何山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非是
(1).謂不正當的事。《管子·明法解》:“國無明法,則百姓輕為非是。”
(2).以非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謂之愚。” 楊倞 註:“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則謂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當;有過錯。《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請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侵官固非是,妄作譴可懲。”
為樂
奏樂。《論語·述而》:“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何晏 集解引 王肅 曰:“為,作也。” 皇侃 義疏:“為,猶奏也。”
作樂,取樂。《後漢書·靈帝紀》:“帝著商估服,飲宴為樂。”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三:“含歌攬涕恆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徐智通》:“明晨何以為樂?”
林亦之名句,丈人行答通平林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