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詠二疏》
全文:
大象轉四時,功成者自去。
借問衰周來,幾人得其趣?游目漢廷中,二疏復此舉。
高嘯還舊居,長揖儲君傅;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
離別情所悲,餘榮何足顧;事勝感行人,賢哉豈常譽!厭厭閭里歡,所營非近務;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放意樂餘年,遑恤身後慮。
誰雲其人亡,久而道彌著。
參考注釋
寄心
寄託心意。 漢 劉向 《說苑·談叢》:“枝無忘其根,德無忘其報,見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於三者,吉祥及子孫矣。”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晉 陶潛 《扇上畫贊》:“美哉 周子 ,稱疾閒居,寄心清尚,悠然自娛。” 唐 崔曙 《對雨送鄭陵》詩:“寄心海上雲,千里常相見。”《雲笈七籤》卷一○五:“或有棲遁冥契而不獲登山者,寄心啟願,精意向真,亦與身詣名山者無異。”
清言
(1).高雅的言論。 晉 陶潛 《詠二疏》:“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唐 章八元 《酬劉員外月下見寄》詩:“獨謡聞麗曲,緩步接清言。” 王闓運 《羅季子誄》:“甲寅之秋,常接談燕,清言相酬,如對瓊樹。”
(2).指 魏 晉 時期 何晏 、 王衍 等崇尚《老》《莊》,擯棄世務,競談玄理的風氣。 晉 陶潛 《扇上畫贊》:“ 鄭叟 不合,垂釣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晉書·郭象傳》:“﹝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 清 姚鼐 《<莊子章義>序》:“余觀之,特 正始 以來,所謂清言耳!” 魯迅 《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 晉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參見“ 清談 ”、“ 玄談 ”。
放意
(1).縱情;恣意。《文子·自然》:“至於神和,游於心手之間,放意、寫神、論變,而形於絃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此不傳之道也。” 晉 陶潛 《詠二疏》:“放意樂餘年,遑恤身後慮。” 宋 曾鞏 《南源莊》詩:“吾能放意游八極,此興久與前賢附。”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十一:“荷鋤久不厭,放意棲林表。”
(2).放心,不牽掛。《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爺開懷,娘放意,哥寬心,嫂莫慮。”《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你若到了家鄉,倘有便人,託他捎個書信到 薛婆 處,也教奴家放意。”《再生緣》第六二回:“堪放意,可寬心,眼見良緣有得成。”
後慮
考慮以後的事。《漢書·陳餘傳》:“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後慮!” 馮金堂 《挖塘》:“現在的年輕人,光知道前殺,不知道後慮。”
陶淵明名句,詠二疏名句
名句推薦
其三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杜甫《三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