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清之的《可齋陳大卿政成暇蒐討河渠為鄉國長久慮開萬》
全文:
四明瀛海堧,大田沃多稼。
三江納行潦,九穀偏畏夏。
治水宜講行,時哉及閒暇。
方當暑如惔,孰謂晴可乍。
十雨非所憂,一暴良已怕。
東有錢湖浸,寒玉渺無價。
西有它山源,盈科通晝夜。
維此兩支邑,厥田俱下下。
問之何因爾,水道無所舍。
河伯空望洋,旱魃巧乘罅。
緬思井田規,畎澮分漵汊。
培浚儻高深,怒潮敢雄跨。
官但督賦輿,誰肯趨田駕。
六輔能即功,百泉豈難壩。
願言均此施,利澤侔造化。
盡復淮南陂,端可儕杜亞。
參考注釋
緬思
遙想。 唐 杜甫 《畫鶻行》:“緬思雲沙際,自有煙霧質。”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詩:“緬思當盛時,警蹕在虛空。” 明 杜岕 《詠史》:“緬思 戰國 時, 淳于 秉正道。”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十五:“緬思 禹穴 藏,玉簡多贏餘。”
井田
(1).相傳古代的一種土地制度。以方九百畝為一里,劃為九區,形如“井”字,故名。其中為公田,外八區為私田,八家均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治私事。從 春秋 時起,井田制日趨崩潰,逐漸被封建生產關係所取代。《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 范寧 註:“出除公田八十畝,餘八百二十畝,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畝。餘二十畝,家各二畝半,為廬舍。” 三國 魏 曹操 《度關山》詩:“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嚴復 《論中國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為阡陌。”參閱《周禮·考工記·匠人》、《孟子·滕文公上》。
(2).泛指田地。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豈令罄井田而起塔廟,窮編戶以為僧尼也?”
(3).在採礦工程中,一個礦田可分為屬各個井(坑)開採的若干部分,每個部分稱為一個“井田”。
畎澮
亦作“甽澮”。1.田間水溝。泛指溪流、溝渠。《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鄭玄 註:“畎澮,田間溝也。”《漢書·李尋傳》:“今 汝潁 畎澮皆川水漂踴,與雨水並為民害。” 顏師古 註:“畎澮,小流也。” 三國 魏 阮籍 《元父賦》:“甽澮不暢,垢濁寔臻。” 宋 王禹偁 《醴泉無源賦》:“任 大禹 之功深,寧歸畎澮;縱 張騫 之力盡,曷識根源?” 清 顧炎武 《常熟縣耿侯橘水利書》詩:“畎澮遍中原,粒食詒百姓。”
(2).疏浚。 唐 韓愈 孟郊 《秋雨聯句》:“憂魚思舟檝,感 禹 勤畎澮。” 宋 范仲淹 《上呂相公並呈中丞諮目》:“畎澮之事,職在郡縣。”
(3).喻平庸。 南朝 梁 何遜 《臨行公車》詩:“以茲畎澮質,重與滄溟舍。” 唐 元稹 《獻滎陽鄭公》詩:“自傷才畎澮,其奈贈珠何!”
鄭清之名句,可齋陳大卿政成暇蒐討河渠為鄉國長久慮開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