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普的《論語弟子入則孝章》
全文:
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猶未是全功。
聖賢成法事物理,都在詩書六藝中。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孝弟
亦作“ 孝悌 ”。1.孝順父母,敬愛兄長。《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朱熹 集註:“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聞禮義行而刑罰中,未聞刑罰行而孝悌興也。”《新唐書·孝友傳贊》:“聖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弟而已’。” 宋 陳亮 《祭林聖材文》:“孝悌稱於宗族鄉黨,慈愛隆於父子弟昆。”《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漢 朝取士之法……惟以孝廉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潔。孝則忠君,廉則愛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王祿 道:小弟遠遊,父母兄長跟前,有失孝悌,專為著幾分微利,以致如此。”《紅樓夢》第六三回:“禮部見當今隆敦孝弟,不敢自專,具本請旨。”
(2).指孝弟者。《漢書·董仲舒傳》:“今朕親耕藉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雲獲也。”
(3). 漢 代鄉官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遣信使曉喻百姓以發卒之事,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漢書·韓延壽傳》:“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後漢書·明帝紀》:“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 李賢 註:“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鄉官之名。三老, 高帝 置,孝悌、力田, 高后 置,所以勸導鄉里,助成風化也。” 宋 蘇軾 《策問》之二:“古者有勸農之官、力田之科,與孝弟同。而自 漢 以來,率用戶口登耗、黜陟守宰。”
亦作“ 孝悌 ”。弟承兄位為帝者,享祀宗廟時稱“孝弟”。《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嘉祐八年》:“故 太祖 之室, 太宗 稱孝弟, 真宗 稱孝子,大行皇帝稱孝孫。”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孝弟》:“古人惟子孫稱孝,《詩》‘綏予孝子’、‘孝孫徂位’,皆廟中之稱,後代以弟承兄,則有稱孝弟者。”
謹信
(1).恭謹誠信。語本《論語·學而》:“謹而信,汎愛眾。” 邢昺 疏:“言恭謹而誠信也。”《後漢書·臧宮傳》:“ 宮 以謹信質樸,故常見任用。”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公為人謹信,居家純孝。” 清 何紹基 《<使黔草>自序》:“孝弟謹信,出入有節。”
(2).謂鄭重地盟誓以示信任。《穀梁傳·僖公五年》:“盟者,不相信也,故謹信也。”
泛愛
博愛
親仁
親近有仁德的人。《論語·學而》:“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朱熹 集註:“親,近也;仁,謂仁者。” 晉 陸機 《辨亡論下》:“接士盡盛德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既而仇讎未殄,方憑大國之威;宗祏阽危,尤仰親仁之德。”
全功
(1).功業完美,澤被萬物。《列子·天瑞》:“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 張湛 註:“全,猶備也。” 唐 韓愈 《杏花》詩:“冬寒不嚴地恆泄,陽氣發亂無全功。”
(2).完滿的功業。 三國 魏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幸蒙國朝將泰之運,蕩平天下,懷集異類,喜得全功。” 明 唐順之 《公移·牌》:“又據報 崇明 沙上有續到賊船十六隻,登岸燒劫,乃是天心助順,使此賊送死,輳成諸將全功也。”
(3).謂成就功業。《水滸傳》第一一九回:“已知將軍邊塞勞苦,損折弟兄。今已全功,實為萬幸。”
(4).保全身心之功。 元 麻革 《為喬子壽》詩:“守身為大節,寡慾是全功。”
陳普名句,論語弟子入則孝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