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中的《獻喬侍郎》
全文:
位望誰能並,當年志已伸。
人間傳鳳藻,天上演龍綸。
賈馬才無敵,褒雄譽益臻。
除奸深繫念,致主迥忘身。
諫疏縱橫上,危言果敢陳。
忠貞雖貫世,消長豈由人。
慷慨辭朝闕,迢遙涉路塵。
千山明夕照,孤棹渡長津。
杜宇聲方切,江蘺色正新。
卷舒唯合道,喜慍不勞神。
禪客陪清論,漁翁作近鄰。
靜吟窮野景,狂醉養天真。
格論思名士,輿情渴直臣。
九霄恩復降,比戶意皆忻。
卻入鴛鸞序,終身顧問頻。
漏殘丹禁曉,日暖玉墀春。
鑒物心如水,憂時鬢若銀。
惟期康庶事,永要敘彝倫。
貴賤知無間,孤寒必許親。
幾多沈滯者,拭目望陶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彝倫
(1).常理;常道。《書·洪範》:“王乃言曰:‘嗚呼, 箕子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蔡沉 集傳:“彝,常也;倫,理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放斧斤而欲雙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倫之攸敍,不亦難乎!” 宋 朱熹 《<大學章句>序》:“夫以學校之設,其廣如此,教之之術,其次第節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世之人,無不學。”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彝倫》:“彝倫者,天地人之常道……不止 孟子 之言人倫而已。能盡其性,以至能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而彝倫敘矣。”
(2).指倫常。 陳獨秀 《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道德彝倫,又焉能外?”
(3).謂成為表率、成為典範。《魏書·彭城王勰傳》:“自古統天位主,曷常不賴明師,仗賢輔,而後燮和陰陽,彝倫民物者哉?” 唐 楊炯 《庭菊賦》:“ 鐘太傅 之家聲,彝倫 魏 室,道合鹽梅,功成輔弼。”
(4).指銓選官吏。《北史·魏紀四·世宗宣武帝》:“中正所銓,但為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以令才學並申,資望兼致。”
李中名句,獻喬侍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