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柏的《高風行懷本齋》
全文:
人皆喜君出,我獨喜君歸。
君出豈不媺,事業生光輝。
君歸亦不惡,風味高一時。
人才有消長,世運有盛衰。
公論不可泯,隱顯觀妍媸。
隱者未必是,顯者豈皆非。
遁世媿無悶,貧賤不可移。
得時必行志,斯世相網維。
無悶是在我,行志未可期。
一處特易易,一出真難持。
利慾政滔天,四海皆瘡痍。
世俗所榮者,君子方鄙之。
君開青雲步,要津夫何疑。
手揮體國略,口訥阿世詞。
長揖群玉府,拔足逃阱機。
黃鵠已高舉,翁盎喧醯雞。
苕霅有清泚,一洗京塵緇。
故舊述間闊,松楸慰時思。
蘭茁濯庭下,菊蕊黃東籬。
酒熟蟹螯健,橙香鱸膾肥。
至哉天下樂,何須卿相為。
解我橐中書,極深更研幾。
聖門八字開,廣大涵精微。
或參華山席,先天探包羲。
或巾高陽車,同載膝上兒。
苟足今世具,小需時運宜。
天意欲平治,當今非吾誰。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中書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 李賢 註:“中書,內中之書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日於苑中習焉” 裴松之 注引《吳歷》:“ 亮 數出中書視 孫權 舊事。”
(2).官名。中書令的省稱。 漢 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國恩不已,復以臣領中書。” 隋 唐 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俱為宰相,後因以中書稱宰相。《宋史·葉清臣傳》:“陛下欲息奔競,此繫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
(3).官名。中書舍人的省稱。 隋 、 唐 時為中書省的屬官。 明 清 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書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稱為“中書”。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閒行絕句》:“行尋春水坐看山,早出中書晚未還。”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潞公 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 荊公 行至題下。”
(5).毛筆的別稱,“中書君”的省稱。《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早拜中書事 祖龍 , 江淹 親向夢中逢。”參見“ 中書君 ”。
深更
深夜。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丙寅十月十八日,夜大風,深更秉燭書。”《兒女英雄傳》第六回:“斷不料姑娘你就肯這等遠路深更趕來救我這條命。”
研幾
亦作“ 研機 ”。窮究精微之理。《易·繫辭上》:“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韓康伯 註:“極未形之理則曰深,動適微之會則曰幾。”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研幾六典,學不過庭。潛心無妄,亢志清冥。”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語彝倫者,必求宗於九疇;談陰陽者,亦研幾於六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踰陀國》:“其弟 世親菩薩 於説一切有部出家受業,博聞強識,達學研機。”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學《易》元同舍,研幾爾獨能。”
王柏名句,高風行懷本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