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蔡戡的《偶作》
全文:
老僧真是百無能,有口何嘗話葛藤。
入定參禪良自苦,超凡入聖又誰曾。
東西路別徒勞泣,南北宗分自取僧。
個裡無禪亦無佛,常行粥飯在家僧。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個裡
亦作“ 個裡 ”。此中;其中。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居室》:“諦觀熟視,方知個裡情形。”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胡慎容 ﹞《窺采齊曉粧》云:‘徘徊明鏡漫凝神,個裡伊誰解效顰?’”
箇裏:此中;其中。 唐 王維 《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遊有懷靜者季》詩:“香車寶馬共喧闐,箇里多情俠少年。” 宋 黃庭堅 《卜運算元》詞:“天上人間有底愁,向箇里,都諳盡。” 宋 辛棄疾 《朝中措》詞:“長怪春歸何處,誰知箇里迷藏。”
常行
(1).指平時的行為準則;永久實行的準則。《晏子春秋·問上十六》:“ 景公 問 晏子 曰:‘君子常行曷若?’”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清 梅曾亮 《葉耳山遺稿書後》:“夫安貧固士之常行也。”
(2).素常的行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遭遇》:“二子初未知誰也,潛訪於閽吏,吏曰:‘ 蕭尚書 也。’因各以常行一軸面贄,大蒙稱賞。”
(3).日常實行。《新唐書·刑法志》:“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
(4).平常的行為。 宋 曾鞏 《史館申請三道》:“善惡可勸戒是非,後世當考者書之,其細故常行更不備書。”
(5).平時出行。《遼史·儀衛志一》:“平頭輦,常行用之。”
在家僧
特指 宋 黃庭堅 。戲稱持戒謹嚴的佛教居士。 宋 蘇軾 《和黃魯直食筍次韻》:“一飯在家僧,至樂甘不壞。” 宋 黃庭堅 《謝楊履道送銀茄》詩之三:“ 戎州 夏畦少蔬供,感君來飯在家僧。” 許尹 註:“《集福德三昧經》曰:‘若有菩薩作是三昧,雖在家,當説是人名為出家。’ 山谷 持律頗嚴,故自謂在家僧。”
蔡戡名句,偶作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個裡無禪亦無佛,常行粥飯在家僧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