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滕岑的《行路難》
全文:
行路難,東南地傾水瀰漫。
三江五湖滄海寬,魚龍出沒肆神奸。
萬斛不勞一蹴翻,江水有潮溪有灘。
錢塘潮頭平越山,乘潮寄命呼吸間。
上灘篙挽寸步慳,下灘小跌淪奔湍。
我行河道差若安,亡奈眾堰為阻艱。
兩牛力盡費躋攀,咫尺猶如限重關。
行路難西南之險更莫言。
一山至有百八盤,猿猱欲上愁復還。
汝知憚行要登船。
恐汝膽落濆淖旋。
此去投北經中原,崑崙萬里傾濁瀾。
一吞數舟歲常然,舟楫么麽吁難全。
陸行崤函車不前,況復羊腸萬屈蟠。
其餘禹歷諸山川,深入無底高{左扌右致}天。
行路難,有如此,不如閉門且隱几。
門前有地平如砥,無憂那憂勃堆起。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錢塘潮
世界著名的大潮之一。因杭州灣和錢塘江口狀如喇叭形,自外向內急劇收縮,加上深度變淺,形成巨大涌潮,最大潮差達89米(澉浦)。農曆八月十八日前後最為壯觀。浙江海寧鹽官為觀潮勝地。
乘潮
(1).謂趁著潮水行船。 唐 劉方平 《採蓮曲》:“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元史·張弘范傳》:“ 弘范 麾一軍乘潮而戰,不克, 李恆 等順潮而退。”
(2).順著潮水。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觀物·泉海巨魚》:“ 泉海 有魚,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
(3).引申為隨大流。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它能夠使一部分的有志於改革者遲疑一下子,從招潮者變為乘潮者。”
寄命
(1).以重任相委託。《論語·泰伯》:“ 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勞謙沖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書·侯景傳》:“夫敵國相伐,聞喪則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豈有萬乘之主,見利忘義者哉。” 清 錢謙益 《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李淑元祖母莊氏贈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節;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
(2).猶寄身,託身。《藝文類聚》卷七引 漢 杜篤 《首陽山賦》:“聞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攜而隨之,冀寄命乎餘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 交州 ,以終餘年。” 唐 張九齡 《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 宋 曾鞏 《邪溪祈雨文》:“今麥苗將槁,稻種未布,而春既盡矣,若又不雨至於十日,則麥必盡死,稻不可種,民將安所寄命乎?” 清 黃景仁 《洞庭行贈王大歸包川》詩:“蠻煙瘴雨土卑濕,留我寄命於此鄉。”
(3).暫存之命。喻短暫的生命。《晉書·皇甫謐傳》:“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無不之,故氣屬於天;寄命終盡,窮體反真,故屍藏於地。”
呼吸
(1) 機體和組織與周圍環境交換氣體;肺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2) 機體和組織與周圍環境交換氣體的過程;肺吸氣和呼氣動作的全過程
滕岑名句,行路難名句
名句推薦
佛奴好相伴,來往入高秋
王無忝《秋日游龍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