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令的《初聞思歸鳥憶昨寄崔伯易朱元弼》
全文:
去年春日花盛開,嘗有鳥啼歸去來。
余詩告爾東海志,子笑屬我南山杯。
將睎遐綜蹈高軼,就拔去跡離俗埋。
同時游者最誰上,朱子峭握凌春材。
門關午景臥正懶,過我呼號如春雷。
鄰驚偷*窺婦女怪,婢駭奔走兒童咍。
門開納坐聽論列,笑口侈哆傾胞懷。
寒葅半菽要同飯,齏將叫乞喧鄰隈。
僧從南浮雲異角,尉解西去遺亭台。
心爭夸漫詰蜒蜿,日樂虛豁留崔嵬。
柳梢黲黲坌晴絮,杏萼爍爍翻遺埃。
春湖平信照空碧,淮帆曉上攙天桅。
西歸頗厄窮餓久,南泛未免丐乞哀。
朅來隨人事卑折,忽自顧影慚低摧。
平時客坐不敢語,苟以唯諾償嫌猜。
胸中糾結浩千萬,到口不吐如橫枚。
比來頗自撥俗礙,日傍竹樹良徘徊。
昏昏萬事置不省,知已疏懶心難裁。
一聞春風動啼鳥,猛若重睡忽喚回。
咨嗟歲月急若矢,嘆息無地安蒿萊。
比於見人日加懶,行恐合俗老益乖。
不佑飄浮寄茲世,竟亦何計收形骸。
春林沾沾風日好,飛止自便宜爾諧。
何為猶尚歸不得,世間萬事真悠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昏昏
(1).昏暗貌;陰暗貌。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 樂浪 之東,有背明之國……在 扶桑 之東,見日出於西方,其國昏昏常暗,宜種百穀。” 南朝 陳 陰鏗 《行經古墓》詩:“霏霏野霧合,昏昏隴日沉。”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雲溪王氏婦》:“步於沙莽中,天氣昏昏,不能辨早暮。” 明 貝瓊 《殳山隱居夏日》詩:“病客從教懶出村,兩山一月雨昏昏。”
(2).糊塗;愚昧。《老子》:“眾人昭昭,我獨昏昏。”《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清 蕭山庸閒叟 《秋女士贊》:“昏昏大吏,忽搆兵戎。”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危言為人所不樂聞,大抵願昏昏以死。”
(3).神志昏沉;昏迷。 唐 溫庭筠 《春江花月夜詞》:“蠻弦 代 寫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 宋 洪邁 《夷堅丁志·薛賀州》:“ 鄭 人 薛鋭 仲藏 為 賀州 守,晚治事且退,意緒忽昏昏不佳,枕胡牀假寐。”《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早上開船,這客人情思還昏昏的,到了此刻,看見被囊開了,才曉得被人偷了去。” 葉聖陶 《城中·微波》:“他腦際有點昏昏,口裡非常渴燥。”
(4).視力昏花模糊。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吾郡中亦有一人……兩目昏昏然,不甚見物。”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不省
(1).不察看。《禮記·禮器》:“禮,不可不省也。” 鄭玄 註:“省,察也。”
(2).引申為不檢查。《漢書·晁錯傳》:“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 顏師古 註:“省,視也。”
(3).不領悟;不明白。《史記·留侯世家》:“﹝ 張良 ﹞為他人言,皆不省。”《新唐書·宇文士及傳》:“又嘗割肉,以餅拭手,帝屢目,陽若不省,徐啗之。”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女娘每不省越著迷。”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於文襄之敏》:“一日,上召公及 梁 入,復誦天章,公目 梁 , 梁 不省。”
(4).不理會。《後漢書·翟酺傳》:“書奏不省,而外戚寵臣鹹畏惡之。” 宋 葉適 《王木叔詩序》:“初, 木叔 仕二十餘年,未嘗覓舉,予屢言於執政,不省。”《明史·王詔傳》:“ 詔 上疏力諫,不省。”
(5).謂未見過。 唐 杜甫 《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詩之二:“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
不節約。《史記·平準書》:“錢益輕薄而物貴,則遠方用幣煩費不省。”
疏懶
亦作“ 疏嬾 ”。亦作“疎懶”。亦作“疎嬾”。1.懶散。《北齊書·李繪傳》:“下官膚體疏嬾,手足遲鈍,不能逐飛追走,遠事佞人。” 宋 范仲淹 《與朱氏書》:“此間疎懶成性,日在池塘,或至歡醉。” 明 劉基 《松葉酒歌寄梁安宅》:“我生疎嬾無所能,瘦皮黏骨危崚嶒。” 魯迅 《彷徨·孤獨者》:“我知道他疏懶,本不以杳無訊息為奇,但有時也頗怨他不給一點訊息。”
(2).鬆懈;懈怠。《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後來 少卿 已沒, 道元 襲了父任,出仕在外,官府事體煩多,把那奉真香火之敬,漸漸疎懶。”《紅樓夢》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嬉,漸次疏懶了工課。”
王令名句,初聞思歸鳥憶昨寄崔伯易朱元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