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與義的《偶成古調十六韻上呈判府兼贈劉興州》
全文:
稽首蘇耽仙,乘雲去無跡。
尚留橘井在,與世除狂疾。
誰能不飲此,識味亦可錄。
坐令鄭玄牛,亦抱荊山玉。
偉哉稚川裔,神交接朝夕。
遊戲及小道,造化入大筆。
優為吳詩父,雅命楚騷仆。
豈其橘井助,本自同仙籙。
坐中子劉子,知是當日客。
書懸元和腳,語經建康力。
先我登公門,不數鷙鳥百。
曾挹兩仙袖,自然生羽翼。
嗟我無長才,學架屋下屋。
詩雖兩牛腰,事亦幾蛇足。
已窮猶不悔,政荷師友德。
文盟儻許予,幸不疑籍湜。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坐令
猶言致使;空使。 唐 韓愈 《贈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劉基 《結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坐令洋貨日報關,萬巧千奇無不備。”
鄭玄
鄭玄(127-200) : 東漢經學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曾入太學受業,後從馬融學古文經。遊學歸里,聚徒講學,弟子多達數百千人。桓帝時因黨錮事被禁,潛心著述,遍注群經,自成一家,為漢代經學之集大成者,號稱“鄭學”。荊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 漳水 發源於此。山有 抱玉岩 ,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書·禹貢》:“導 嶓冢 ,至於 荊山 。” 孔 傳:“ 荊山 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蓋即 荊山 之稱,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陝西省 富平縣 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陳與義名句,偶成古調十六韻上呈判府兼贈劉興州名句
名句推薦
土花繡碧淡如畫,嵐翠潑雲濃欲流
王仁輔《惠山詩》晚晴盡許憐幽草,未契應難托後生
錢鍾書《龍榆生寄示端午漫成絕句、即追和其去年秋》
詩詞推薦
鐵華以晚眺詩見示,自謂不減放翁,因和韻代簡奉答
方守敦〔清代〕一鳴未得值孫陽,辛苦求詩敵老蒼。匹練澄江秋興好,西風落日雁天長。摩挲杜曲情千轉,仿佛龜堂墨數行。蕭瑟
![坐令鄭玄牛,亦抱荊山玉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