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盡阿師行腳債,不妨分我老滄洲

陳造隱靜簡堂老贈籐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隱靜簡堂老贈籐杖》

全文:
兩枝籐杖各過頭,一贈詩翁一自留。
借力崎嶇知意厚,分岐喧靜果誰優。
拄歸山路煙嵐好,橫向禪堂魔魅愁。
償盡阿師行腳債,不妨分我老滄洲

陳造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阿師

稱僧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怪術》:“﹝ 李秀才 ﹞因奉手袖中,據兩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師,爭敢輒無禮,柱杖何在?可擊之。’” 宋 范成大 《寶現溪》詩:“躍珠本具眼,聊共阿師戲。”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邂逅 雲中 老阿師,里人許我話 劉 雷 。”

行腳

(1).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語錄》卷六:“老僧三十年來行腳,未曾置此一問。”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 金 趙元 《宿少林寺》詩:“箇中有佳處,行腳恨不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道覡》:“赴會的,都要具膳餐飯,行腳的也要老少異糧。” 蘇曼殊 《與高天梅書》:“衲行腳南荒,藥爐為伍,不覺逾歲。”

(2).引申為行乞。 碧野 《燈籠哨》:“‘今天的行腳好嗎!’‘那裡,只在一家人家裡要到了幾根爛紅薯!’”

(3).見“ 行腳僧 ”。

(4).行走;行路。 宋 楊萬里 《和文遠叔行春》詩:“行腳宜晴翠,看雲恐夕黃。” 劉白羽 《黑》二:“行腳人全把腳步匆匆扯開,往下趕這兩站路。”

(5).謂兩腳不停地移動。《宋書·顧覬之傳》:“ 覬之 不欲與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滄洲

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然後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許由 。”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對酒》詩:“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詩:“涵空一白十萬頃,浄洗素練懸滄洲。”

陳造名句,隱靜簡堂老贈籐杖名句

詩詞推薦

償盡阿師行腳債,不妨分我老滄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