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起的《安晚先生送自贊太上感應篇帙首御題諸惡莫作》

全文:
稽首玄真像,當年助我軍。
龜蛇裨聖武,龍鳳煥奎文。
劍聳燒空焰,旗翻渡海雲。
上公傳琬琰,分惠感慇勤

陳起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上公

(1). 周 制,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時,加一命,稱為上公。《周禮·春官·典命》:“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 鄭玄 註:“上公,謂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為二伯。二王之後亦為上公。” 賈公彥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

(2). 漢 制,僅以太傅為上公。《後漢書·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導,無常職。” 清 袁枚 《隨園隨筆·領錄尚書事更尊於尚書令》:“ 和帝 時太尉 鄧彪 以太傅録尚書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則置此官,猶古冢宰總己之義。”

(3). 晉 制,太宰、太傅、太保皆為上公。《晉書·職官志》:“ 晉 初,以 景帝 諱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師之任,與太傅、太保皆為上公。”

(4).公爵的尊稱,亦泛指高官顯爵。 唐 李華 《寄趙七侍御》詩:“屬詞慕 孔 門,入仕希上公。” 明 何景明 《玉岡黔國地種竹》詩:“上公勛不忘,君子名詎朽。”

(5).傳說古有五行之官,封為上公,祀為貴神。其土正曰后土。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後因以“上公”指社神。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詩:“憶昨夾鍾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迴。” 王伯大 音釋:“上公即社神也。”

(6).即太白星。《說文·女部》“媊”字下引《甘氏星經》曰:“太白號上公。妻曰 女媊 ,凥南斗食厲,天下祭之曰 明星 。”《史記·天官書》:“太白,大臣也,其號上公。”

琬琰

(1).琬圭、琰圭。《書·顧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傳:“大璧琬琰之圭為二重。” 蔡沉 集傳:“琬琰,圭名。”

(2).為碑石之美稱。 唐玄宗 《孝經序》:“寫之琬琰,庶有補於將來。” 宋 蘇軾 《賀林待制啟》:“箸書已成,特未寫之琬琰;立功何晚,會當收之桑榆。”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寫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聲;炳若丹青,掩 麟閣 雲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辭·遠遊》:“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說山訓》:“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 南朝 梁 劉峻 《辨命論》:“火炎 崐 岳,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 唐 韓愈 《送窮文》:“攜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楊珽 《龍膏記·觖望》:“花明寶鈿,光浮琬琰,是 廣寒 仙媛,合配風流時彥。”

(4).比喻品德或文詞之美。 漢 東方朔 《七諫·自悲》:“厭白玉以為面兮,懷琬琰以為心。”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懷抱之內,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劉遵傳》:“文史該富,琬琰為心;辭章博贍,玄黃成采。” 元 鄧文原 《奉題延祐宸翰詩》:“官聯天府璇璣象,帝闡河圖琬琰文。”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今倥傯之際,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帳之高會,薦清澄琬琰之膏以為酒。” 元 張之翰 《一字硯賦》:“以藉古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分惠

分得利益,分到好處。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 仲巴呼圖 者, 班禪剌麻 之兄也,為 班禪 治商上事,遂盡有其財,雖其弟 舍瑪爾巴 亦以習紅教不得分惠。”

慇勤

見“ 慇懃 ”。

陳起名句,安晚先生送自贊太上感應篇帙首御題諸惡莫作名句

詩詞推薦

上公傳琬琰,分惠感慇勤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