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朱翌的《方竹杖》
全文:
此君骨相一成矩,氣稟坤爻六二全。
運用四方隨手轉,操持一節比松堅。
玉雕界尺疑同樣,金作觚稜笑削圓。
見寄分司真得力,時將緩步與周旋。
參考注釋
玉雕
屬工藝品,把玉雕琢成各式各樣的精美物品
界尺
(1).文具。長數寸至尺許。用以間隔行距、畫直線或鎮書紙。 唐 歐陽通 號界尺曰“由準氏”。 宋 王君玉 《國老談苑》卷一:“﹝ 太宗 ﹞又以柏為界尺,長數寸,謂之隔筆簡。每御製或飛宸翰,則用以鎮所臨之紙。”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 晏元憲 平居書簡及公家文牒,未嘗棄一紙,皆積以傳書,雖封皮亦十百為沓……以鐵界尺鎮案上。” 清 袁枚 《新齊諧·壇響》:“生夜看書,見白衣人坐檻上,與之拱手。生用界尺打之,撫掌大笑而退。”參見“ 由準氏 ”。
(2).佛教僧徒說戒時的用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無雲和尚 ﹞一日,忽登禪牀,以界尺拍案一聲,泊然化去。”
同樣
沒有區別、差別;相同
你不能始終做同樣的事
同樣的標準
觚稜
亦作“ 觚稜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參見“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國。 梁啓超 《游箱根*浴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
(4).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見“ 觚稜 ”。
朱翌名句,方竹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