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冠卿的《三輔黃圖載趙飛燕太液池結裾游宋公雞跖載飛》
全文:
飲飛宮挾宸舟,宮彩鷁粲宮。
波涵宮太液秋,影動靈鼉吼。
觀雲棹水擷菱蕖,馮夷擊鼓群龍趍。
飄飄仙袂隨風舉,帝憐飛燕結纓裾。
當時得意更深眷,承恩日在昭陽殿。
茲游奇絕冠平生,三十六宮俱健羨。
參考注釋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鑿,周回十頃。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後 太液 。”參閱《三輔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後,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餘步,池上跨長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 水門流入。
靈鼉
即鼉龍。一種與鱷魚相似的動物,皮可鞔鼓。因借指鼓。《史記·李斯列傳》:“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唐 王勃 《九成宮頌》:“萬騎龍嘶,伐靈鼉而曉徹。”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勾女童隊》:“霞衣鱗集,隱三疊之靈鼉。”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靈鼉奏鼓逢逢,吞鯨舞浪洶洶。”
楊冠卿名句,三輔黃圖載趙飛燕太液池結裾游宋公雞跖載飛名句
名句推薦
副使官閒花亦冷,至今未有一枝開
王禹偁《知州廳杏花昨 * 漫錄事院今日零落唯副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