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頌的《游保寧院練光亭同丘程凌林四君分題用業字韻》
全文:
寺本梁瓦棺,地臨吳建業。
何人構虛亭,勝概壓危堞。
岩扃豁常開,江練靜相協。
洪濤雖震騰,迅流終妥帖。
遠窮滄溟盡,近與長淮接。
水色古今同,潮聲朝暮愶。
中間數洲渚,來往拿桴楫。
搖深鳴榔喧,渡閣孤帆怯。
到此是安瀾,遊人無病涉。
滿檻霽光浮,平林風勢獵。
黃昏煙引素,清曉波成褶。
歸雲間自飛,列岫平如帖。
秋岸狎鷗鳥,春城噪批頰。
園橘冬垂丹,堤榆夏飛莢。
竹徑粉筠墜,松梢飴露浥。
老檜倚軒檐,幹勁如雄俠。
野花鬧黃紫,格頑若婢妾。
離觴歌柳枝,江人憶桃葉。
往事杳難尋,欲問言成喋。
惟惜建邦都,形勝敵岷鄴。
後人奉竺乾,創寺據山脅。
邑居正佳麗,棟宇爭煒燁。
山游鸞鷟羽,池變炎灰劫。
鳳去台遂空,國移人亦慴。
興衰既代謝,榮悴固相躡。
幸今明世逢,早蒙湛恩浹。
安堵四民居,飽食千僧饁。
吾儕正間暇,來游失疲薾。
心朋況遨從,雲梯屢登邋。
山川思慮清,風雲抱懷愜。
百里見毫釐,萬象入眉睫。
南望牛首峰,雙闕儼重疊。
卻視虎踞基,石城猶岌嶪。
北阜盤虬螭,三山樹矛鋏。
風流非昔時,事跡看載牒。
開尊忘醉醒,縱論鄙嚅囁。
念當時值泰,豈嘆徑未捷。
經綸苟韜藏,鼎飪終調燮。
攬景且留連,無為利名攝。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毫釐
兩個很小的計量單位,極言數量之小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萬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眉睫
眉毛和睫毛;比喻近在眼前
蘇頌名句,游保寧院練光亭同丘程凌林四君分題用業字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