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昴英的《贈雲峰演庵主》
全文:
一庵移向白雲堆,檜柏參天少日栽。
頗怪發如金線樣,想曾眼見鐵橋來。
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對蒲*團取芋煨。
卻笑老盧懷缽走,只因說出鏡非台。
參考注釋
金線
見“ 金線 ”。
亦作“ 金綫 ”。1.金絲線。 唐 秦韜玉 《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後蜀 歐陽炯 《賀明朝》詞:“輕轉石榴帬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
(2).比喻初生柳條。 唐 施肩吾 《禁中新柳》詩:“萬條金線帶春煙,深染青絲不直錢。”《紅樓夢》第五八回:“只見柳垂金綫,桃吐丹霞。” 姚錫鈞 《眎了公論詞絕句》之一:“荼蘼微放快晴時,金線初拋垂柳絲。”
眼見
(1).眼看;目睹。 唐 杜甫 《絕句漫興》之一:“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宋 程垓 《洞庭春色》詞:“多少事,有垂楊眼見,紅燭心知。”《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真是天翻地覆的事,若不眼見,説著也不信。” 魯迅 《集外集·文藝與政治的歧途》:“他又眼見他的朋友們,很多在戰場上犧牲掉。”
(2).猶眼界。 郭沫若 《巨炮之教訓》:“唉!我可憐這島邦的國民,他們的眼見未免太小。”
(3).分明;顯然。《水滸傳》第五八回:“那個穿紅的,眼見是 宋江 了;道妝的,必是軍師 吳用 。” 王西彥 《靜水裡的魚》:“不過,使他感到不安的是,省城既已撤退,戰爭眼見日益接近了。”
(4).很快;馬上。《紅樓夢》第三一回:“眼見有婆婆家了,還是那么著。”
鐵橋
(1).用鋼鐵等建造的橋,多為通火車之用。
(2).指 廣東省 增城縣 東 羅浮山 中的石樑,望之如橋,因稱。 唐 曹唐 《送羽人王錫歸羅浮》詩:“石磴倚天行帶月, 鐵橋 通海入無塵。” 宋 蘇軾 《游羅浮山示兒子過》詩:“ 鐵橋 石柱 連空橫,杖藜欲趁飛猱輕。”自註:“山有 鐵橋 、 石柱 ,人罕至者。” 清 林則徐 《中秋飲沙角炮台眺月》詩:“ 鐵橋 石柱 我未到, 黃灣 胥口 先句留。”參閱 明 陳璉 《羅浮山志·洞天福地》。
(3).地名。在 雲南省 中甸縣 境。 唐 置鐵橋,跨 金沙江 ,以通 吐蕃 。 吐蕃 於此置 鐵橋城 ,為 吐蕃 十六城之一。《舊唐書·德宗紀下》:“﹝ 貞元 十年﹞ 南詔 異牟尋 攻收 吐蕃 鐵橋 已東城壘一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民眾十萬口。”
李昴英名句,贈雲峰演庵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