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席元明的《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郊字)》
全文:
日惟上巳,時亨有巢。
中尊引桂,芳筵藉茅。
書僮橐筆,膳夫行炰。
煙霏萬雉,花明四郊。
沼蘋白帶,山花紫苞。
同人聚飲,千載神交。
參考注釋
書僮
(1).在官府協助抄寫或辦雜務的少年。《通典·職官四》:“ 晉 宋 蘭臺寺正書令史,雖行文書,皆有品秩,朱衣執板,給書僮。”
(2).亦作“ 書童 ”。舊時在有錢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讀書兼做雜事的未成年的僕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 陳四老爺 認得他是 徐九公子 家的書僮,接過書子,拆開來看。” 老舍 《茶館》人物表:“小牛兒--男。十多歲。 龐太監 的書童。”
橐筆
亦作“槖筆”。古代書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筆於頭,侍立於帝王大臣左右,以備隨時記事,稱作持橐簪筆,簡稱“橐筆”。語本《漢書·趙充國傳》:“ 卬 家將軍以為 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 元 馬祖常 《奏對興聖殿後》詩:“侍臣橐筆皆鵷鳳,御士櫜弓盡虎羆。”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自 淀園 被毀,昔日天潢授簡之區, 鄒 枚 橐筆之舍,瑤瓦芝楣,鞠為茂草。”後亦以指文士的筆墨耕耘。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明 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百人橐筆僅一登科。”
膳夫
古官名。掌宮廷的飲食。《詩·小雅·十月之交》:“ 家伯 維宰, 仲允 膳夫。” 鄭玄 箋:“膳夫,上士也,掌王之飲食膳羞。”《周禮·天官·膳夫》:“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 唐 杜甫 《牽牛織女》詩:“膳夫翊堂殿,鳴玉淒房櫳。”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上官大夫 ,你的任務,主要是在外面周旋,你須得叫膳夫庖人作好好的準備。”
行炰
傳送烘烤的獸肉。《文選·班固<西都賦>》:“然後收禽會眾,論功賜胙。陳輕騎以行炰,騰酒車以斟酌。” 李善 註:“《毛詩》曰:‘炰之燔之。’ 毛萇 曰:‘以毛曰炰。’” 唐 李白 《大獵賦》:“於是享獵徒,封勞苦,軒行炰,騎酌酤。” 王琦 注引《說文》:“炰毛,炙肉也。”參見“ 行炙 ”。
席元明名句,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郊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