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蔡戡的《送張安國舍人》
全文:
若有人兮下天陬,乘雲戲作人間游。
飄飄逸氣橫九州,明光射策動冕旒。
一揮坐遣千人休,老生瑟縮徒包羞。
餘子走僵汗且流,自顧跛鱉驚驊騮。
大兒文舉小兒修,眼高四海非吾儔。
堂堂人物傾曹劉,冰壺玉尺懸清秋。
胸次二十八宿周,筆力乃與造化侔。
揮毫落紙蟠龍虯,殘篇醉墨人爭收。
蚤年嬉笑登瀛洲,螭坳鳳閣增皇猷。
出典方面分顧憂,昔襦今袴歡成謳。
六州父老思故侯,往往在處甘棠留。
祠庭均逸心夷猶,只恐富貴來相求。
公今起自曲江頭,蒲帆十幅風颼飀。
微官拘縛如楚囚,雖欲從公嗟無由。
君王仄席勤咨諏,姓字當已覆金甌。
入登廊廟參籌謀,勛庸並使書銀鉤。
他時東閣羅枚鄒,賤子還許登門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蚤年
多年以前。指年輕的時候。蚤,通“ 早 ”。 宋 陳岩肖 《庚溪詩話》卷下:“ 周少隱 紫芝 ,蚤年嘗學為詩於一士大夫姓 劉 者。”一本作“ 早 ”。《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宣教 ﹞自幼父母雙亡,蚤年孤苦,宗族又無所依。” 清 龔自珍 《戒詩》之一:“蚤年攖心疾,詩境無人知。”
嬉笑
邊笑邊鬧
遠處傳來了孩子們的嬉笑聲
登瀛洲
比喻士人得到榮寵,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興,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開文學館,擢 房玄齡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學士,給五品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於閣下,討論墳典,時人謂之‘登瀛洲’。”《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預其選者,時人謂之‘登瀛洲’。” 胡三省 註:“自來相傳海中有三神山、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則成仙矣,故以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劉克莊 《哭毛易甫》詩:“垂二十年猶入幙,後三四榜盡登 瀛 。” 清 沙張白 《再來詩讖記》:“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僥倖耳。”
螭坳
宮殿螭階前坳處。朝會時為殿下值班史官所站的地方。 宋 司馬光 《奉和始平公喜聞昌言修注》:“曉提麟筆依華蓋,日就螭坳記聖言。” 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四:“書題鳳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學士榮。”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一·二書不分優劣》:“ 吳兢 、 韋述 、 令狐峘 皆金閨上彥,操筆 石渠 ; 劉昫 等因三人舊文為書,郎舍相踵,既出螭坳親見,又遇 劉司從 之博洽,乃克成書。”參見“ 螭堦 ”、“ 螭首 ”。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
鳳閣
(1).華麗的樓閣。多指皇宮內的樓閣。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曹植》:“朝游登鳳閣,日暮集華沼。”《水滸傳》第一回:“祥雲迷鳳閣,瑞氣罩龍樓。”
(2). 唐 武則天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改中書省為鳳閣、遂用為中書省的別稱。《新唐書·劉禕之傳》:“太后遣 肅州 刺史 王本立 鞫治,以敕示 禕之 , 禕之 曰:‘不經鳳閣鸞臺,何謂之敕!’” 宋 曾鞏 《襄州遍學寺禪院碑》:“﹝ 鍾紹京 ﹞惟嗜書,家藏 王羲之 、 獻之 , 褚遂良 書至數十百卷。以善書直鳳閣。”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蘇味道 、 王慶元 同為鳳閣侍郎。”
(3).泛指中央官邸。 唐 白居易 《詠懷》:“昔為鳳閣郎,今為二千石。” 明 高明 《琵琶記·孝婦題真》:“我相公雖居鳳閣鸞臺,常在螢窗雪案。”
皇猷
帝王的謀略或教化。 南朝 梁 沉約 《齊太尉文憲王公墓銘》:“帝圖必舉,皇猷諧煥。”《北史·牛弘傳》:“今皇猷遐闡,化覃海外。” 唐 岑參 《送顏平原》詩:“吾兄鎮 河朔 ,拜命宣皇猷。”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孫準奏》:“只為奸邪元老,濟惡羣雄,濁亂皇猷。”《清史稿·禮志一》:“ 太祖 肇興帝業, 太宗 繼述皇猷,功德並隆,鹹宜崇祀。”
蔡戡名句,送張安國舍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