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_歷史百科_歷史字典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學習歷史知識可以讓人知興替,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鑑,借古論今。

歷史知識(第18頁):

  • 持節尉
  • 官名。戰國魏置。持符節的使臣。《戰國策·魏策四》:“魏攻管而不下。安陵人縮高,其子為管守。信陵君使人謂安陵君曰:‘君其遣縮高,吾將仕之以五大夫,使為持節尉。’
  • 持節都督
  • 官名。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始置於地方州郡,代皇帝統領諸州軍事,兼任地方行政長官。秩四品。開府置掾屬,有長史、司馬、主簿、記室督、舍人等。晉沿置,秩二品。諸
  • 持至屍逐侯單于
  • ?—195 東漢時南匈奴單于。名於扶羅,羌渠單于之子。原為右賢王。中平五年(188),羌渠為國人所殺,因得立為單于。靈帝末年,曾與白波黃巾聯兵反抗東漢王朝。後欲
  • 拱化
  • 西夏毅宗年號(1063—1067)。凡五年。
  • 拱州
  • 北宋崇寧四年(1105)分開封、應天二府置。治襄邑縣(今河南睢縣),為京畿路東輔。轄境相當今河南睢縣、太康、柘城、寧陵、民權及山東曹縣等縣地。大觀四年(111
  • 拱橋
  • 橋墩台之間以拱形的構件作承重結構的一種橋樑。有石、磚、木、竹四種拱橋,以石拱橋最為普遍。現知最早之拱橋是東漢中晚期的畫像磚上刻的一座單孔“裸拱”橋,橋上有駟馬
  • 拱衛司
  •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置,九年升拱衛直都指揮使司。明初亦置,為正七品衙門。隸都督府,管領校尉。後改拱衛指揮使司,升正三品。再改都尉司。洪武三年(1
  • 拱衛郎
  • 武階官名。北宋政和二年(1112)增置,從七品。
  • 拱北關
  • 海關名。清光緒十三年(1887)在澳門開設。西人名曰喇巴,即中國灣仔地方。此處僅設分廠,總辦事處及稅務司駐澳門。聘一名外國人為稅務司,設監督一人。
  • 拱宸城
  • 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霍城縣西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於伊犁河北岸霍爾果斯。駐綠營屯鎮參將。同治十年(1871),沙俄侵入伊犁後被毀。光緒十四年(1
  • 拱衛大夫
  • 武臣及內侍階官名。北宋政和二年(1112)由武階官四方館使及內侍班官昭宣使改名。
  • 拱衛直使司
  • 官署名。金代置。屬宣徽院。掌儀衛之事。原稱龍翔軍,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改名神衛軍,世宗大定二年(1162)改稱拱衛直使司。設使、副使統領司事。五年,以使
  • 拱衛指揮使司
  • 官署名。明初改拱衛司置,為正三品衙門。後改都尉司。洪武三年(1370)改親軍都尉府。
  • 拱衛直都指揮使司
  • 官署名。元代屬禮部。掌控鶴六百餘戶及儀衛之事。世祖至元三年(1266)始置拱衛司。九年升拱衛直都指揮使司。隸宣徽院,升正三品。二十五年,隸禮部。文宗至順二年(
  • 撻馬
  • 官名。遼代置。《遼史·國語解》:“撻馬,扈從之官。”又稱:“撻馬,人從也。”阿保機建國前曾為撻馬狘沙里。
  • 撻懶
  • ?—1139 金宗室。漢名昌。盈歌子。早年從阿骨打、宗翰追襲遼帝,屢敗遼將,為奚六路軍帥,平定中京境內各郡縣。編奚軍為“猛安謀克”,從宗翰、宗望攻宋,取山東諸地
  • 撻不野
  • 即“大㚖”。
  • 撻魯河
  • 即“太魯水”。
  • 撻馬狘沙里
  • 官名。契丹置。即扈從兵首領。遼太祖阿保機即位前曾任此官,參預部族事。
  • 挾書律
  • 律名。懲治私人收藏禁書的法令。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採納丞相李斯建議,下令“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