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堰
一名淮堰。南朝梁天監中,武帝欲壅塞淮水以灌魏壽陽(今安徽壽縣),築堰南起浮山(今五河縣東浮山,北臨淮河),北抵巉石山(在浮山對岸,今潼河山)。天監十三年(514)冬,發軍民二十萬,從兩岸起築,因淮流湍急,不能合龍,沉鐵數千萬斤,又伐樹填石,緣淮百里之內,木石皆盡。十五年夏築成,堰長九里,下闊一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丈,高二十丈,上植杞柳,又鑿湫東注以資宣洩。其時上游數百里內皆為淮流泛濫所及,居民散就岡壟,北魏被迫移戍八公山。同年秋,淮水暴漲,堰被衝決,沿淮城戍村落十餘萬人皆漂入海。
浮山堰字典分解
浮山的解釋 (1).山名。即 包山 、 獅子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本屹立 錢塘江 心, 宋 元 以來隨著泥沙沉積,遂與北岸大陸連線。《宋史·蘇軾傳》:“ 浮
堰國語字典 堰 yàn 擋水的堤壩:堤堰。堰塘。都江堰(在中國四川省,是聞名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筆畫數:12; 部首:土; 筆順編號: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