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浮雲蔽日

浮雲蔽日

漢.陸賈《新語.慎微》:“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

天上的浮雲遮住太陽,使光明不能普照;奸邪之人當道,使聖聽閉塞,賢者便不得其任,甚至遭受誣陷與迫害。舊時以“浮雲蔽日”多用以比喻奸臣當道,掩蔽君主之明,後也用喻壞人得勢,社會黑暗。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主謂 飄浮的雲朵遮住了太陽。多比喻邪惡當道,賢人不為所重。唐·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貶義。多用於社會情狀方面。也作“浮雲翳日”。

浮雲蔽日字典分解

成語浮雲蔽日的解釋 浮雲遮住太陽。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後泛指小人當道,社會一片黑暗。

浮雲的解釋 (1) [floating clouds](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鏇。——元· 關漢卿《竇娥冤》(3

蔽日的解釋 遮蔽日光。《楚辭·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舊唐書·劉迺傳》:“乾霄蔽日,誠巨樹也,當求尺寸之材,必後於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

多學學:浮槎銀漢【歷史典故】

源見“乘槎”。指登天遨遊。宋 楊無咎《雨中花.七夕》詞:“乘鶴緱山,浮槎銀漢,尚想風流。”

浮雲蔽日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