嬖大夫
先秦官名。下大夫的別名。隰州 ①隋開皇四年(584)改汾州為西汾州。五年又改為隰州。“以州帶泉泊下隰,故以隰為名”(《元和志》)。治隰川縣(今隰縣)。大業三年(607)改為龍泉郡。唐武德元年(618)復為隰州。天寶元年(742)改為大寧郡,乾元元年(758)復為隰州。轄境相當今山西隰縣、石樓、永和、大寧、蒲縣等縣和孝義縣的部分地區。金天會六年(1128),以中京路有隰州,改為南隰州。天德三年(1151)仍為隰州。轄境略有縮小。明洪武二年(1369)省州治隰川縣入州。轄境有今隰縣、大寧、永和三縣地。清雍正二年(1724)升為直隸州,轄境擴大。1912年廢,改為隰縣。唐屬河東道,北宋屬河東路。金屬河東南路,元屬晉寧路,明屬平陽府,清屬山西省。②遼聖宗置。治海濱縣(今遼寧興城市西南)。屬中京道。金屬中京路。皇統三年(1143)廢。
嬖大夫字典分解
嬖大夫的解釋 官名,下大夫的別稱。《左傳·昭公元年》:“ 子晳 上大夫;女,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貴也。” 楊伯峻 註:“ 晉 、 鄭 、 吳 皆謂下大夫為嬖大夫。”《國語·
夫國語字典 夫 fū 舊時稱成年男子:漁夫。農夫。萬夫不當之勇。 舊時稱服勞役的人:夫役。拉夫。 〔夫子〕a.舊時對學者的稱呼;b.舊時稱老師;c.舊時妻稱夫;d.稱讀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