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治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主張以禮治國,故名。與“法治”相對。《左傳·桓公二年》:“禮以體政。”天子、諸侯、大夫、士,“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左傳·莊公十八年》)。要求貴族各依其位遵守禮之規定,不得僭越,以協調內部關係。孔子大力提倡禮治,把統治者守禮與治民相聯繫,並把禮之適用範圍從貴族擴大到被統治者。認為“上好禮,則民易使也”(《論語·憲問》),“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有恥且格”(《論語·為政》)。荀子把禮理解為人類物質欲求之“量度分界”,作出“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的論斷。
禮治字典分解
禮治的解釋 [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through social institutions; rule of the rites] 以禮儀
禮的解釋 禮 (禮) lǐ 社會生活中,由於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s乶g )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禮教(ji刼 )。禮治。克己復禮
治的解釋 治 zhì 管理,處理:治理。治家。治喪。治標。治本。治國安邦。自治。統治(a.管理;b.分配)。 整理:治河。治水。 懲辦:治罪。處(ch?)治。 醫療: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