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色劍
歷史字典解釋:
即青銅複合劍。始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漢後較少見。工藝要點是:兩刃部用高錫青銅(顏色發白),脊部用低錫青銅(顏色發紅),複合嵌鑄而成。其優點是具有堅硬的刃部和柔韌的脊部,既鋒利而又不易折斷。是先秦金屬複合材料技術使用較好的一種器物。1971年,廣西恭城縣曾有出土。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少虡劍”為其中佳品。
詞語分解
- 劍的字典解釋 劍 (劍) à 古代的一種兵器:寶劍。長劍。劍鞘。劍術。劍拔弩張(形容形勢緊張,一觸即發,後亦喻書法雄健)。刻舟求劍。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玉典赤
蒙古語,意為守門者。漢譯戶郎、戶者。別譯額#;#;赤、額兀迭臣。蒙、元怯薛執事之一,掌宿衛門禁。中書省、宣徽院下也設有多人。
![兩色劍_兩色劍介紹_歷史知識](/img/7/267/n5Gcucmbhp3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jpg)
![兩色劍_兩色劍介紹_歷史知識](/img/c/93a/cmbw5yb1NWdpp2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jpg)
猜你喜歡:
![兩色劍_兩色劍介紹_歷史知識](/img/f/b0d/0Xfn1WS0NncpZmLtVGdpt3e.jpg)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