璽
初文作鉩。即印章。出現不晚於春秋晚期。多為銅質,亦有以金、銀、玉石等為質料者。《史記·秦始皇本紀》裴駰集解引蔡邕曰:“璽者,印信也,……古者尊卑共之。”《國語·魯語下》:“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璽書……。”韋昭註:“璽,印也。古者,大夫之印亦稱璽。璽書,印封書也。”傳世與發掘出土之*戰國官璽、*戰國私璽亦皆有自稱“鉩”者。《史記·秦始皇本紀》裴駰集解引衛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紐,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但由文獻與出土漢印可知,漢代除皇帝外,皇后、諸侯王、王太后亦得稱璽,並亦可用玉。
“皇帝信璽”封泥
璽字典分解
璽的解釋 璽 (璽) xǐ 印,自秦代以後專指帝王的印:玉璽。掌璽大臣。璽書。璽節(印章)。璽綬。 筆畫數:10; 部首:玉; 筆順編號:35234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