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虎門炮台

虎門炮台

建造在珠江入海口的防禦工事。虎門位於珠江口,以虎山而得名,西有小虎山,東有大虎山,兩山對峙,猶如巨闕;虎山內外重洋,而門當其最深處,為外洋進口船舶必經之門戶。清康熙時築虎門寨磚城,建南山、橫檔山等炮台。嘉慶五年(1800)至二十二年相繼建成沙角、新涌、鎮遠、大虎山等炮台。並先後派副將、總兵、水師提督等官員鎮守。鴉片戰爭前夕,虎門海口共有新舊炮台十一座,配置炮位三百三十門。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協力整飭海防,增添炮台炮位,設定木排鐵鏈,嚴防英艦入侵。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軍進犯虎門,沙角、鎮遠炮台被毀。二十三年修復,並添建數處。鹹豐六年(1856)被英軍全部毀壞。

虎門炮台字典分解

虎門的解釋 (1).古代王宮的路寢門。《周禮·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鄭玄 註:“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畫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左傳·

炮台的解釋 (1) [battery;fort]∶舊時在江海口岸和其他要塞上構築的永備性火炮陣地(2) [barbette]∶為放置火炮而建築的炮位或平台

順便了解:虎大威【歷史人物】

【生卒】:?—1642明榆林衛人。本塞外降卒,從軍有功,崇禎十年累官至山西總兵官。次年從盧象昇御清兵於巨鹿,兵敗,力戰潰圍出,解任。十四年從楊文岳援河南,攻李自成部。次年,中炮死。

虎門炮台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