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回鶻文

回鶻文

以窣利文(通稱粟特文)字母為基礎形成的突厥語拼音文字。公元八世紀創始於七河流域突騎施部,後為回鶻人所廣泛使用,故名。共有十九至二十三個字母,有字頭、字中、字尾之分。五個元音,兩個半元音。初由右向左橫寫,後改為自左向右豎寫。分楷書、草書兩體。楷書用於經典,草書用於一般文書。自唐至明主要流行於今吐魯番盆地和中亞楚河流域。十七世紀時尚在酒泉一帶裕固人中行用。近代在敦煌、吐魯番和七河流域先後出土大量以此種文字書寫的佛教、摩尼教、景教經典,及契約等世俗文書與文藝作品,如《烏古斯汗的傳說》、《金光明經》等。留存至今的《福樂智慧》、《高昌館來文》等亦是以此種文字書寫的重要文獻。此文字在世界和國內都有很大影響,契丹小字、滿文、古蒙文即皆自其字母演變而來。

回鶻文字典分解

回鶻文的解釋 回鶻 人採用粟特文字母創製的文字。屬音素文字類型。主要通行於今 吐魯番盆地 及中亞 楚河 流域。字母分字頭、字中、字尾。字型分刻本體、寫經體、草體三種。留存至今

回鶻的解釋 即回紇。詳“ 回紇 ”。見“ 迴紇 ”。

文國語字典 文 wén 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 刺畫花紋:文身。 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

多學學:回馬嶺【歷史地名】

古稱石關。又名天關。在今山東泰安市泰山腹中。《宋史·禮志七》:“回馬嶺至天門路峻絕。”清聶��《泰山道里記》:“自水簾洞坊至回馬嶺坊,凡七里。過此馬不能登矣。” 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壺天閣稍北。建有石坊。山陡崖峭,盤道曲折,馬不能行。相傳因唐玄宗(一說宋真宗)乘馬登山,至此改乘山輿而得名。

回鶻文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