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八到
古代地理圖書用“四至”(東、南、西、北四正)或“八到”(合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表示州縣方位距離,合稱“四至八到”。《通典·州郡典》始分“至”和“到”,每郡下有“東至”、“南至”、“西至”、“北至”、“東南到”、“西南到”、“東北到”、“西北到”的區分。“八到”標目始見《元和郡縣志》。“四至八到”連標始見《太平寰宇記》。“四至”、“八到”有確定義例,始見《大元大一統志》,其用四正表示四方州縣地界距離,稱“某方至某處界幾里”,名為“四至”,合四正四隅表示八方城關距離,稱“某方到某城(關)幾里”,名為“八到”。但此後並未普遍採用。《大明一統志》有“四至”而無“八到”。《乾隆大清一統志》舉四正、四隅所至,不用“八到”名稱。
四至八到字典分解
成語四至八到的解釋 古代地理圖書,用“四至”(東、西、南、北四正)或“八到”(合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表示州縣方位距離,合稱“四至八到”。 元 人始用四正表示四方州縣地界距離,稱“某方至某處界幾里”,名為“四至”;合四正、四隅表示八方城關距離,稱“某方到
四至的解釋 (1) [the four boundaries of a piece of land]∶指某塊土地四周的界限(2) [from all directions]
八到的解釋 八方所到之地,即四方和四隅。 唐 歐陽詹 《和嚴長官秋日登太原龍興寺閣野望》詩:“九霄迴棧路,八到視 并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