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卡若遺址

歷史字典解釋

西藏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西藏昌都城東南的卡若村,地處海拔3100米的瀾滄江西岸台地上,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1978—1979年發掘,遺存分早晚兩期,距今約5300—4100年。遺址中發現房屋二十八座,分為半地穴式,地面建築和石牆建築,石牆建築屬晚期。石器以打制為主,磨製較少,骨器多磨製。陶器早期多夾砂紅陶,晚期以夾砂灰陶為主。器形簡單,主要是盆、罐、缽,多為小平底。遺址中發現有炭化粟和豬、牛等家畜及多種禽獸骨骼,當是以農業經濟為主而兼狩獵業。

詞語分解

  • 遺址的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古城遺址詳細解釋亦作“ 遺阯 ”。指年久被毀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 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序:“

歷史知識推薦:上都故城

元上都城址。俗稱商都城,蒙古語稱“昭乃門蘇木”意為百八廟。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上都河北岸五一牧場。古城內宮殿、樓閣、廟宇等遺址星羅棋布。城分內外三重,中為內城,又名皇城。皇城外為外城,外城西、北兩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昌都卡若遺址歷史

相關歷史

昌都卡若遺址_昌都卡若遺址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