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耆民

耆民

明代薦舉名目之一。又稱耆儒,指山林遺隱中之年高德劭者。明太祖嘗命徵聘,授文華殿大學士、副都御史等官。永樂後不多行。

耆民字典分解

耆民的解釋 年高有德之民。 明 李東陽 《送王德潤參政還河南》詩:“還向耆民宣聖德,萬人扶杖繞行軒。”《明史·太祖紀三》:“庚寅,援耆民有才德知典故者官。” 清 王士禛

耆的解釋 耆 qí 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耆老。耆年。耆紳。耆宿(s?)(指在社會上有名望的老年人)。 強橫。 耆 shì 古同“嗜”,愛好。 筆畫數:10; 部首:

民的解釋 民 mín 以勞動民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內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並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也學習下:耆長【歷史官職】

五代、宋職役名。又稱三大戶。五代後周時,以百戶為團,每團以三家大戶輪充耆長。宋初沿置,選鄉村第一、二等戶充任,維持治安,參與推排戶等,編造五等丁產簿。神宗熙寧三年(1070)行免役法,改為雇役。行保甲法後,由保正取代。南宋時,福建路仍設,或輪差或雇募。 鄉役名。又名三大戶,始於後周。《文獻通考·職役考一》記顯德五年(公元958年)“詔諸道州府令團並鄉村,以百戶為一團,每團選三大戶為耆長,凡民家之

耆民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