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牒
文書名。即由官府發給出家僧尼之憑證,亦簡稱“牒”。唐代始行之,由禮部祠部司掌管發放。有牒者得免地稅、徭役。後官府以出售度牒充軍政費用。宋沿唐制,亦有鬻度牒之例。南渡後,軍費大增,度牒收入成為官府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明代由僧錄司、道錄司掌頒,給予眾僧、道。洪武五年(1372)始行,二十四年定製,三年一頒牒,令僧、道赴京考試頒給,不通經典者黜之。清初沿明制,天聰六年(1632),定各廟僧、道以僧錄司、道錄司綜之,凡諳經義、守清規者,給予度牒。順治二年(1645),停度牒納銀例。乾隆元年(1736),酌復度牒。
度牒字典分解
度牒的解釋 [official permit to become a monk (nun) and join a monastery] 舊時官府發給僧尼的證明身份的檔案。也
度的解釋 度 dù 計算長短的器具或單位:尺度。刻度。度量衡。 事物所達到的境界:程度。高度。風度。 分角的單位,一圓周角分為360度:角度。 依照計算的一定標準劃分的單
牒的解釋 牒 dié 文書,證件:通牒。度牒。尺牒。 筆畫數:13; 部首:片; 筆順編號:321512215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