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浮橋
歷代黃河上建浮橋眾多,有記錄的第一座浮橋系春秋周景王四年(前541)秦公子鍼所造。《初學記》:“公子鍼造舟處在蒲阪夏陽津,今蒲津浮橋也。”此為臨時性浮橋。第一座正式浮橋是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初作河橋”。第二座浮橋是東漢永元五年(93)於逢留河(黃河在今青海貴德一帶之別名)河峽處作船浮橋。第三座浮橋系晉泰始十年(274)所建孟津浮橋。北魏、唐在黃河上所建浮橋甚多,著名的有蒲津、大陽、孟津三橋,大陽橋建於茅津(今山西平陸西南),餘二者均在原址。五代後唐莊宗在楊留口造浮橋。宋在黃河上造浮橋更多,有蘭州附近浮橋,永和關(今陝西延和附近)浮橋,河南濬縣大伾的天成橋和聖功橋。明代在黃河上修造的浮橋最著名的是鎮遠橋(1372)。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在蘭州附近黃河上修建第一座鐵橋後,除軍用浮橋外不再造永久性浮橋。
黃河浮橋字典分解
黃河的解釋 [the Yellow River (Huanghe River)]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
浮橋的解釋 [pontoon bridge;ponton bridge] 橋面由平底船支承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