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分轄境為十五路,至真宗鹹平四年(1001),分西川為益州、利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二路,成為十七路。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為江南東、江南西二路,共為十八路。仁宗皇祐五年(1053),增設京畿路,又為十九路,至和二年(1055)罷,仍復為十八路。嘉祐四年(1059),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經英宗至神宗熙寧初年不變。熙寧五年(1072)至元豐八年(1085),屢有分並增省,於元豐元年至三年、五年至七年,曾復行此制。是北宋一代維持最久的路制。
十八路字典分解
十八路的解釋 宋 代行政區劃。 宋 太宗 至道 三年分境內為十五路,到 仁宗 時,又增三路,共為十八路: 京東 、 京西 、 河北 、 河東 、 陝西 、 淮南 、 江南
路國語字典 路 lù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狹路相逢。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