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水則碑

水則碑

古代豎立水涯,上刻尺度,用以測定和記錄水位變化的石碑,稱水則碑。宋代在吳江(今屬江蘇)豎立兩塊。左水則碑記錄各年的特殊高水位。其中刻有“大宋紹熙五年(1194)水到處”、“大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水到此”。清黃象曦《吳江水考增輯》卷二引《吳江考》:左水則碑上分為“橫七道,道為一則。以下一則為平水之衡。在一則,則高低田俱無恙;過二則,則極低田渰……過七則,極高田俱渰”。 右水則碑則是記錄年內各旬的水位。

水則碑字典分解

水則的解釋 立於水中測量水位高低的標尺。《宋史·河渠志五》:“ 景祐 二年, 懷敏 知 雄州 ,又請立木為水則,以限盈縮。”

碑國語字典 碑 bēi 刻上文字紀念事業、功勳或作為標記的石頭:石碑。豐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圖畫)。碑拓(t?)。碑帖。碑林。里程碑(a.設於

順便了解:水闊山高【歷史典故】

謂隔著高山大河,不得相通。《群音類選.山坡里羊.閨怨》:“音書誰送,知隔著關山幾重,見如今水闊山高,促急里怎覓鱗鴻。” 並列 指隔著大河高山,形容不得相通。《群音類選·〈清腔類·山坡里羊一套〉》:“音書誰送,知隔著關山幾重,見如今~,促急里怎覓鱗鴻。”△多用於描述受大河高山相阻的情景。→山高水遠↔一馬平川

水則碑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