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齋郎

齋郎

官名。掌郊廟祭祀雜役。三國魏置。隸太常,八品。兩晉、南朝因之。北魏分太常齋郎與祀官齋郎。唐太常寺置太廟齋郎(後歸宗正寺)一百三十人,所領兩京郊社署置郊社齋郎一百十人,鴻臚寺司儀署置三十人。出任者乃經過考試的五品或六品官子孫,任職年久可補室長、掌坐、掌次等,為官員子弟入仕途徑之一。宋略如唐制。

齋郎字典分解

齋郎的解釋 (1).掌宗廟社稷祭祀的小吏。 魏 始置,屬太常。 唐 宋 亦皆置之。 唐 韓愈 《省試學生代齋郎議》:“齋郎職奉宗廟社稷之小事,蓋士之賤者也。”《宋史·選

齋的解釋 齋 (齋) zhāi 屋舍,常指書房、學舍、飯店或商店:書齋。聊齋。榮寶齋。 祭祀前或舉行典禮前清心潔身:齋戒。封齋(亦稱“把齋”)。齋月。齋壇。齋會。齋果。

郎的解釋 郎 láng 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大郎。郎才女貌。 對某種人的稱呼:貨郎。女郎。 舊時妻稱夫或情人:郎君。 封建時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醫醫生)。侍郎

多學學:齋務提調【歷史官職】

官名。清末各學堂負責齋務之職官,又名齋務長。光緒二十七年(1901)後在全國各類中等、高等新式學堂及大學堂普遍設定。掌考驗學員品行及堂外寄宿舍一切事務。轄監學官、檢查官。

齋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