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漢文史籍稱峨昌、莪昌、俄昌或阿昌等。自稱因地而異,有蒙撒、蒙撒撣、襯撒、漢撒數種。與傣、景頗、漢、傈僳等族雜居在雲南省內的梁河、隴川、潞西和龍陵等市、縣,其中以梁河、隴川最為集中。人口27 718人(1990年)。操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分為隴川、梁河、潞西三種方言。無文字,習用漢文和傣文。其先民“峨昌”人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流域,其中一部分約於十三世紀定居於隴川縣的戶撒壩子,另一部分定居於梁河地區。《滇略》卷九稱其“耐寒畏暑,喜燥惡濕,好居高山,刀耕火種”。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水稻,有“水稻之王”美稱。手工業較發達,善制長短刀和鐵制農具,數十個品種的“戶撒刀”著稱於世。住屋多為木石結構的四合院建築。服裝式樣較多。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者則行火葬。大多信仰小乘佛教。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有家族組織“家會”。建國前,大部分地區都保持著在傣族土司統治下的封建領主經濟。民主改革後,廢除了領主、地主一切特權剝削,建立了民族鄉,各項事業均有較大的發展。
阿昌族字典分解
阿昌族的解釋 [the Achang nationality] 居住在雲南省西南部隴川、梁河和臨近的潞西、龍陵等縣的一個少數民族
族國語字典 族 zú 親屬,泛指同姓之親:族規。族長。家族。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徵的人群:種族。 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穩定共同體,他們有共同的語言、經濟生活以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