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徣

歷史字典解釋

又作借借、假借、徣借。(1)宋代雜稅之一。約宋徽宗時,始訂有借徣法,規定各級官府可在聖節向市戶借用錢財。實際上官府常以借徣為名,勒索市戶的財物。州、縣學的上舍生、內捨生一度可免借徣,少數佛寺亦享有免除借徣的特權。(2)民間借貸法之一,即暫借物品,一般不出租金;借徣錢財,則須納息錢。

詞語分解

  • 借徣的解釋 .借出。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四引《馬癖記》:“校書郎 李蟠 蓄馬甚多,出遊則一里更二馬;借徣供應,可逮十家。”.借取置辦。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皇后出乘輿》:“士庶家與貴家婚嫁,亦乘檐
  • 借的字典解釋 借 è 暫時使用別人的財物等:借用。借閱。借賬。借據。借條。 暫時把財物等給別人使用:借錢給人。 假託:藉口。借端。藉故。借代。借景。借喻。借題發揮。 依靠:憑藉。借勢。 還 筆畫數:; 部首:亻;
  • 徣的字典解釋 徣 è 古同“借”。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左街使

官名。唐代左、右金吾衛屬官。有左、右街使,各置一員,掌分察六街徼巡,入夜則以騎卒巡行、武官暗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借徣歷史

相關歷史

借徣_借徣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