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海關
官署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詔設於廣州。次年正式開關,為四榷關之首。多以親貴滿員任監督,且另負機密使命。首任監督為郎中宜爾格圖。鴉片戰爭前,外商攜來之珍奇洋物例由粵海關選擇進貢。乾隆二十二年(1757)專限粵海一口通商,遂成為全國唯一管制對外貿易之機構,其地位更加重要。四十八年後,歲入居全國二十九個稅關首位,占全國關稅總額四分之一。道光十九年(1839)粵海關共征關稅銀一百四十四萬八千五百五十八兩,超過廣東全省地丁銀。二十二年後,通商重心北移上海,粵海關乃逐漸失去原有地位。鹹豐間,分設洋關。鹹豐十年(1860)設粵海新關(洋關)於廣州沙基,自此行政權為洋稅務司所奪。
粵海關字典分解
粵海的解釋 指 中國 南部 廣東 一帶的海域,又作為 廣東 或 廣州 的代稱。 康有為 《過虎門》詩:“ 粵海 重關二 虎 尊,萬龍轟鬭事何存?” 章炳麟 《梁園客》詩跋:
關國語字典 關 (關) guān 閉,合攏:關門。關閉。關張。關停並轉(zh僴 )。 拘禁:關押。關禁。 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口。關隘。關卡(qi?)。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