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外徭

外徭

漢代徭役制度。百姓至所在郡縣外服役稱為外徭。《漢書·溝洫志》:“治河卒非受平賈者,為著外徭六月。”在京師任衛士,或在邊境充戍卒,均稱外徭。

外徭字典分解

外徭的解釋 指徵發戍邊的徭役。《漢書·賈山傳》:“陛下即位,親自勉以厚天下,損膳食,不聽樂,減外徭衛卒,止歲貢。”

外的解釋 外 wài 與“內”、“里”相對:外邊。外因。里應(y宯g )外合。外行(h俷g )。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

徭的解釋 徭 yáo 古代統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徭役。 筆畫數:13; 部首:彳; 筆順編號:3323443311252

順便了解:外蒙古【歷史地名】

清代地區名。廣義指烏里雅蘇台將軍統轄地區。當今蒙古高原北部,包括蒙古國、俄羅斯葉尼塞河、鄂畢河上游,哈薩克斯坦齋桑湖地區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倫古河以北地區。狹義指今蒙古國。鴉片戰爭以後,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了唐努烏梁海西部地和科布多屬境西北部地。民國初,在沙皇俄國支持下,哲布尊丹巴宣布獨立, 1915年中、俄、蒙締結《關於外蒙古自治之三國協定》規定,外蒙古承認中國的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

外徭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