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帳
唐代官府登記、統計戶口和預算應徵課役的文書。又稱帳、簿帳。分縣計帳、州計帳、戶部計帳三種。縣計帳由縣府按戶籍每年編造一次,按戶登記戶主及家口姓名、年齡、性別、年狀。與戶籍不同,有每戶人口的總計、分類統計和課稅數額,不登記土地。州記帳為一州總計性的簿帳,據縣計帳彙編而成,分類統計戶口和課稅數額。《新唐書·食貨志一》:“又有計帳,具來歲課役以報度支”,即指此類計帳。戶部計帳乃據各州計帳彙編的全國總計帳,也稱大帳、大計帳、大簿、大簿帳。《通典·食貨六》:“諸課役,每年計帳至尚書省,度支配來年事”,即指戶部編制全國計帳之事。
計帳字典分解
計帳的解釋 (1).古代州郡計吏用於登記、上報人事、戶口、賦稅等的帳冊。《周書·蘇綽傳》:“其牧守令長,非通六條及計帳者,不得居官。”《資治通鑑·後晉高祖天福五年》:“辛未
計的解釋 計 (計) jì 核算:計時。計量(li刵g )。計日程功。 測量或核算度數、時間、溫度等的儀器:晴雨計。濕度計。 主意,策略:計策。計謀。 謀劃,打算:計畫。
帳的解釋 帳 (帳) zhàng 用布或其他材料等做成的遮蔽用的東西:帳子。帳幕。帳篷。蚊帳。青紗帳。 同“賬”。 筆畫數:7; 部首:巾; 筆順編號:252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