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
簡稱絲路。東起中國、橫貫中亞、西達歐洲的古代交通道路。約自公元前二世紀以後千餘年間,中國出產的絲綢大量經此路西運,運銷世界各地,故名。其走向為東起長安(今西安),經河西走廊,出敦煌,或向北經天山南麓,至疏勒(今喀什),越蔥嶺(今帕米爾),更經大宛(今費爾乾納)、康居(其屬地南達今撒馬爾罕一帶)西行;或由敦煌向西,經崑崙山北麓,至莎車,西越蔥嶺,更經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下游)西行,然後兩道會合於木鹿城(今馬里),再向西經和櫝城(今裏海東南達姆甘)、阿蠻(今哈馬丹)、斯賓(今巴格達東南)等地抵地中海東岸,轉達羅馬各地。支線有出敦煌向北,經天山北麓至伊犁河流域再西行者,有經蒙古草原至西伯利亞,或由蒙古草原折向西南,越阿勒泰山至中亞者。海道則或自中國南部直接西航,或經由滇、緬通道再從今緬甸南部西行,或由中亞轉印度半島各港再由海道西運。通過絲綢之路,歷史上歐亞非各國和中國間的友好往來不斷增進;東方的中國文化,南亞的印度文化,西亞的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歐洲的希臘、羅馬文化,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文化進行著頻繁的接觸與持續不斷的交流,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絲綢之路字典分解
絲綢的解釋 [silk cloth; silk] 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長絲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