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曾侯乙墓編鐘

曾侯乙墓編鐘

戰國時曾國青銅樂器。1978年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編鐘有六十四件,包括鈕鍾十九件、甬鍾四十五件,另有楚惠王贈曾侯乙之鎛一件(參見“楚王酓章鎛”),共六十五件。整套編鐘依大小和音高為序,編為八組,懸掛於三層銅木結構鍾架上。鍾架呈曲尺形,全長10米以上,通高2.73米,由六具銅人形鍾虡承托。鐘上皆有銘文,多數錯金,除甬鐘有一面鉦部銘“曾侯乙乍(作)��(持)”外,主要是記音階名稱與樂律,記載了曾國和楚、周、齊、晉等國律名、階名、變化音名之間的對應關係。據鍾銘與實際音測,每件鐘皆可敲出兩個樂音,整套編鐘有七聲音階,在七個音間尚有五個完備的中間音,形成了完整的十二樂音體系,可以旋宮轉調,而且音域寬廣,從最低到最高音,跨越了五個八度。經實際演奏,可奏出古今中外多種樂曲,音調優美動聽。此套編鐘的出土,對於研究中國傳統樂律學和當時的金屬鑄造技藝均具有重要價值。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也學習下:曾口縣【歷史地名】

①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為歸化郡。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東南六十里曾口鎮。《寰宇記》 卷139曾口縣: “以曾口谷為邑名。” 隋開皇初屬巴州,移治戴公山 (在曾口鎮北)。大業初屬清化郡。唐武德初復屬巴州。神龍元年 (705) 移治曾溪。天寶初屬清化郡。乾元初復屬巴州。明初廢。②唐貞觀十三年 (639) 析瓊山縣置,屬瓊州。治所在今海南省澄邁縣東三十四里博羅村。乾封時廢。貞元後復置。五代南漢

曾侯乙墓編鐘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