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文
遼契丹族創製的文字。依仿漢字偏旁製成。有大字、小字兩種。大字於太祖神冊五年(920)製成,小字為太祖弟迭刺所制。兩種文字並用於遼金時代,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曾下詔罷契丹字。遼代用契丹字譯漢籍多種,今俱失傳。現今發現的契丹文字資料,主要是墓誌、碑刻、摩崖和洞穴墨書,以及鏡、錢、印章等。一種以《蕭孝忠墓誌》為代表,有《耶律延寧墓誌》、《北大王墓誌》、《故太師銘石記》、《應歷碑》等。另一種以遼慶陵出土的契丹字帝後哀冊為代表,有《道宗哀冊》、《宣懿哀冊》、《蕭令公墓誌》(殘石)、《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紀》、《蕭仲恭墓誌》、《興宗哀冊》(抄本)等。前一種為獨立的“方塊字”,形體接近漢字。後一種趨於拼音,每個字由一至七個原字組成。一般認為前一種是大字,後一種是小字。
契丹大字《蕭孝忠墓誌》契丹小字《宣懿哀冊》冊文
契丹文字典分解
契丹文的解釋 遼 代契丹人創製的文字。分大字、小字兩種。大字製成於 遼太祖神冊 五年(公元920年),後另制新字稱“契丹小字”。 金 初沿襲使用。 章宗 明昌 二年(公元1
契丹的解釋 [Khitan] 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四至五世紀時在今遼河上游遊牧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midd
文國語字典 文 wén 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 刺畫花紋:文身。 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